评论:促改革调结构 成都走得既稳又实

05.09.2014  18:04

    ·十三幺

    近日,《成都市2014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出炉。《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成都经济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42.8亿元,增长8.7% ,总量继续保持副省级城市第3位。

    客观来说,在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大环境下,成都能取得如此不俗的成绩,可谓来之不易。那么,上半年的系列经济数据该如何解读、又透露出哪些可喜变化呢?

    从今年5月至今,习近平主席两度在公开场合提及“新常态”,习近平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

    很显然,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也随之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而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向集约化发展转变,从低端到高端,结构调整的时间也显得更加急迫,任务更加艰巨。同时,“新常态”也意味着中国经济正在增速、结构与改革三方面取得更科学的平衡。

    反观成都,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其作为四川省“首位城市”,经过认真贯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经济运行显示出总体积极向好,结构更加优化等新特征。

    虽然数据是枯燥和冰冷的,但内涵却很丰富,也最具说服力。比如,今年上半年,成都经济总量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稳居第三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如果再仔细分析成都上半年的经济分项数据,还会发现更多惊喜之处,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较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高出了3.2和2.4个百分点,表现强劲;此外,规模以上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8%,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4.8个百分点,由于新兴产业增长远快于传统产业,增量经济对结构调整的作用日益增强,全市经济结构趋于优化,这些数据不但靓丽抢眼,而且极具含金量。

    众所周知,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也是成都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战略的第一年。从年初确定下“改革创新、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之后,成都经济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

    近期,成都审时度势,又重点部署推进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为成都抢抓新兴产业培育、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开了视野、指明了方向、突出了重点,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

    随着系列战略举措和配套政策的稳步实施,成都的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3年,成都的三次产业结构比分别为:4.8∶45.9∶49.3、4.3∶46.6∶49.1和3.9∶45.9∶50.2,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进一步变成2.6:46.6:50.8,服务业占比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因为第三产业具有资源消耗相对较低,环境污染较少,就业弹性较高等特点,这组数据的变化,表明成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迈出的步子,既稳当又扎实。

    笔者认为,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是每个城市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同时也是决策者必须牢牢抓住的历史机遇。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创新活力不断涌现,成都的一系列潜在及有利因素将日渐凸显,可以预见,在不远的将来,成都在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方面,将结出更大的硕果。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