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十好”点燃精神脱贫“星星”之火
群众评群众议,广元贫困村推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等活动
□记者 向朝伦 张庭铭
“樊家又得了10颗星”“王家得了9颗星”……11月20日一早,广元市利州区龙潭乡柏佛村村委会信息橱窗前,一张“十好文明家庭”评比红榜让围观群众兴奋议论。
在脱贫攻坚战中,广元着力物质与精神“双脱贫”,用群众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环境卫生、生活习惯、孝敬父母、子女教育、家庭和睦、邻里关系、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勤劳节俭、自强发展“十个好”作为标准,统筹推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等文明创建活动,全市739个贫困村、9万多户贫困户掀起“我要脱贫”“感恩奋进”热潮。
有人得表扬 有人“脸发烧”
“樊正斌得10颗星,我服。”柏佛村村民高尚桥把摩托车停在路边,指着榜单向村民们说。“到他家,院坝扫得干净,多远就端出板凳请人坐。”“人家家里吃肉,媳妇向青蓉先要给生病的老人拈一筷子。”“两口子勤勤恳恳,发展了五六亩黄金梨、青海椒。”……周围人你一言我一语,把“明星”评了一遍。
这边有人得表扬,那边有人“脸发烧”。11月18日,利州区三堆镇井田村村民杨相花一早就找到村支书王洪桥说委屈,原来她在三季度“十好文明家庭”评选中得了9颗星,“孝敬父母”一项是空白。
村民评议员在调查走访中,有群众反映她不孝敬老人,让76岁的婆婆独自居住很不方便。“我不是不孝敬老人,去接她来一起住,她不来呀。”杨相花辩解。王洪桥一番开导后,杨相花同意约上评议员去跟老人沟通,争取四季度补上“孝敬父母”星。
随着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推进,贫困群众逐渐吃穿不愁、就医就学住房有了保障,但如何提升精神境界,从“富口袋”到“富脑袋”?广元市在去年部分县区试点基础上,今年全面推行“给道德积分,为文明加分”评价机制,由村组干部、帮扶干部、党员和群众代表组成考评小组,对农户家庭进行检查考评,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无异议后确定授星等级,达标1好给1颗星,最多为10颗星,并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群众评,群众议,经过前三季度评选,广元涌现出一大批“新星”,成为该市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榜样。
怕人看不起“懒汉”变勤快
昭化区柳桥乡普子村62岁贫困户朱德军,一度是村里有名的“懒汉”:家里常常几天不打扫,弥漫着家畜粪臭,今年一、二季度评比,比别人少了两颗“星”。
脱贫先要有精气神,为此,帮扶部门区纪委、乡党委的帮扶干部上门,一边同朱德军讲道理,一边抡起扫帚帮忙扫,弄得朱德军很不好意思,“听到别人说我懒,看到干部帮我扫,心里真不是滋味。”今年下半年以来,他不但慢慢改变了卫生习惯,还去村里的农业园区务工挣钱。朱德军的转变村民们有目共睹,每天早上,朱德军除了把自家房前屋后先扫一遍,还把门前的公共道路扫干净。三季度,朱德军拿到了“十颗星”。
人还是那个人,为啥评“星”就转变了呢?“村子里大家都熟悉,做得不好,怕别人看不起嘛。”朱德军说。
广元市部分乡镇村社还按积分多少(一颗星积一分)给予相应物质奖励,鼓励村民自立自强,互帮互助。
青川县乔庄镇张家村贫困户关在武在一季度评定中只有9颗星,原因是“自强发展”扣了分。二季度起,他利用扶贫产业贷款发展农家乐、养殖土鸡,月收入达到1万元左右,在日前举行的三季度“十好文明家庭”颁奖会上,他获得了一个“道德积分奖品袋”,里面装着香皂、牙膏等奖品。“虽然只值二三十元,却是对我发奋图强的肯定。”关在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