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从大跌中应该学到什么?
原标题:证券时报:从大跌中应该学到什么?
说好的“春季躁动”行情,一下子就没了!2022年开年以来,A股市场经历了大幅波动,本月以来,上证综指下跌7.65%,个股跌幅30%的也不少,尤其是此前大涨的赛道股,比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元宇宙等概念股。这波下跌,让很多投资者账面损失惨重,市场信心也从乐观转向谨慎。实际上,无论哪个股票市场,经历波动都是投资者的宿命,要想在这个市场中生存下来,唯有从下跌中不断反思,检视和改正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学会从容应对波动。与其说我们从上涨市中成熟,毋宁说,我们要从跌市中成熟起来。
本轮下跌的内在逻辑
2022年开年以来,虽然新能源汽车等赛道股已经提前调整了,但市场整体上仍然沉浸在赛道股的狂欢之中。投资者对新的一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风光电产能的继续释放、宽松的货币政策、美股继续牛市等仍然抱有极大期待,但从A股市场的内在结构来看,本身也在发生变化。结构性牛市是A股去年的典型特征,但结构性牛市也产生了结构性泡沫,比如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元宇宙,这些主题投资板块在经过狂飙后,本身积累了一定的估值泡沫,未来的故事再好,如果企业业绩增长的速度跟不上估值提升的速度,股价就会出现调整。
本轮A股市场下跌的内在原因,是赛道股在经历过结构性牛市之后,出现了结构性估值泡沫,存在着内在调整的需求。任何调整,事后总可以找到一大堆理由,但根本的理由,还是估值。
无论是去年的芯片股狂涨之后的调整,还是此前医药股狂涨之后的调整,以及更早前核心资产大涨之后的调整,涨的时候市场极度乐观,仿佛未来若干年的投资机会都在这些黄金赛道,但投资者忘记了一点:再好的赛道和企业,如果估值过高,都不值得投资。A股市场的一个特征,就是哪一个赛道好,市场就会在短时间,比如一两个月内,资金的疯狂涌入让这些赛道股估值急速飙升,甚至透支未来三五年的成长。这样的故事一再在A股上演,一次又一次大涨之后的下跌告诉我们:当市场对某一个板块或者某些赛道形成高度一致乐观时,往往就是风险最大的时候。谁都以为,自己不会是最后接棒的人!但遗憾的是,往往自己都是最后接棒的人。
第二,A股市场本轮调整的外部原因:一是美联储明确表示加息、美股调整,给A股带来情绪面的负面影响;二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冲突导致地缘局势不稳,对全球股市也有一定心理压力。
第三,从资金面来说,开年以来,市场持续下跌,基金净值下滑,不排除部分基金持有人赎回基金,导致基金被迫卖股票换成现金应对赎回。在机构化的市场,虽然会强化价值投资的风气,但一旦遇到市场持续下跌,基民的赎回压力会带来基金被迫卖股票,由此形成一定的踩踏效应。
无论如何,A股市场已经发生了这次比较大的调整,这是市场自发和正常运行的特征,任何股票市场,都避免不了调整,即便经历了十几年超级牛市的美股市场,开年以来也在调整,可以说,作为投资者,经历下跌和调整是我们的宿命。比下跌和调整更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从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中汲取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更适应市场,而不是周而复始地追涨杀跌,被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和下跌挫伤,甚至开始对A股市场失去信心。
合格的投资者要从跌市中成熟
实际上,牛市考验投资者的主要是胆量,敢于买入就是最好的策略。所以每一轮大牛市,老手基本上都跑不赢新手,因为老手的风控内植于心。而新手没有经历过熊市,以为股市遍地是黄金,买入的股票涨慢了都不行,什么概念热追什么,所以牛市到处是股神,每天都有涨停板的神话,各种财富传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下跌市是最大的试金石,经历过下跌市后,新手往往“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赚的钱全部吐回去,有的甚至因为用了杠杆导致爆仓,不仅血本无归,还欠了一大堆债,而风控强的老手却受伤很小,而且心态从容,持续进化。
看看老手们如何应对下跌。
首先,老手们在牛市时会极其重视安全边际,买入的股票不会出现太高的估值泡沫,尤其是在牛市的后期,市场对某些赛道出现高度趋同性乐观情绪时,老手们要么开始卖股票,要么忍住坚决不追高。老手们布局的品种,一般都是市场不太关注、估值很低但企业业绩增长又确实不错。也就是说,老手们开始买入时,根本不是所谓市场的热门品种。比如新能源汽车概念股在2021年涨势如虹,但真正的高手早就在2020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布局了,2021年下半年后,他们基本上不会在高位重仓买入新能源汽车概念股,他们必须保证持仓成本低于市场的平均水平。投资老手必须有前瞻性布局,不会随便跟风。
比如眼下,投资老手可能开始布局农业这个不太被市场关注的品种,核心逻辑是:每一轮全球通胀,首先是工业原材料开始涨,比如锂电、大宗商品,最后大概率是农产品涨价,而农产品行情的一大受益品种,就是农药。
其次,投资老手在下跌市中不会轻易恐慌,反之,真正的高手遇到下跌甚至暴跌的时候是非常高兴的,因为他们看好的品种出现了白菜价,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所以投资高手很少满仓,在牛市后期时他们会逐渐把仓位降下来,这就让他们在市场大跌时有大量资金逢低布局看好的便宜股票。而新手最致命的是随时保持满仓,牛市后期高位买入,下跌市中只能被动挨打,成为“被动股东”。这种强烈的反差中,考验的是投资者的认知水平,包括对大势、产业和个股的深度研究,以及心态的锻炼。
这些说起来都很虚,但要成为真正的投资高手,就必须做到这样,而且没有一步到位的灵丹妙药,只能靠我们不断反思、持续学习、学会克服自己人性中的弱点。在投资的世界里,认知水平和心性修为决定一切!
每一次市场级别比较大的下跌,都是市场内在运行结构的一次调整,也是投资者财富的一次重新分配,认知水平高的投资者会利用下跌市捡便宜货的机会,让自己的财富快速增长,而投资新手或者认知水平原地踏步的投资者,只能在“追高买入-惨遭被套-等待解套”的循环往复中嗟叹,这是市场的残酷吗?其实也不是,市场是最公平的!它总是奖赏认识它、适应它的人。世间万物,殊途而同归、一致而百虑。
此前报道
三大证券报头版再度发声力挺A股:A股长期向好趋势未变(澎湃新闻)
1月28日出版的《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和《证券时报》头版再度发声称,越来越多优质上市公司抛出大手笔回购及股东增持计划,提振市场信心,基金公司也斥巨资,密集“自购”传递积极信号。
上海证券报头版刊文《密集回购,果断增持,越来越多优质公司出手提振信心》称,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A股市场节节下挫。人气低迷之时,一批优质上市公司果断出手,抛出大手笔回购及股东增持计划,用实际行动鼓舞士气,提振信心。
中国证券报的头版《专家:莫为浮云遮望眼A股长期向好趋势未变》表示,面对短期市场波动,多位专家27日对记者表示,海外风险因素对我国实际影响有限,对市场情绪的影响也不会持久,支撑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因素并未改变。经过调整的A股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对未来A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充满信心。
《证券时报》头版的《基金公司巨资密集“自购”传递积极信号》表示,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主体之一,基金公司选择此时“自购”,是负责任且有大局观的表现。近日亦有分析师表示,公募基金自购行为于公于私都为投资者做了良好的表率。美国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说过,在危机中关键要做到远离强制卖出的力量,并把自己定位为买家。在此阶段,投资者宜降低焦虑,理性配置,坚信价值,熬过寒冬,等待春天,毕竟好的公司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以下为三大报头版文章全文:
上海证券报:《密集回购 果断增持 越来越多优质公司出手提振信心》
受多重因素影响,近期A股市场节节下挫。人气低迷之时,一批优质上市公司果断出手,抛出大手笔回购及股东增持计划,用实际行动鼓舞士气,提振信心。
据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超过70家公司抛出回购计划。从回购金额来看,长春高新、正泰电器、中环股份、京东方A等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居前,均超过亿元。其中长春高新已经完成回购,回购金额近6亿元。从增持金额看,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宝安、山东黄金、科顺股份、伟明环保、新泉股份、三棵树、健帆生物等企业获得重要股东净增持金额均已超亿元。
继中国移动实控人抛出30亿元至50亿元的大手笔增持计划后,中国电信也于1月27日晚公告称,自去年12月22日至今年1月19日,公司股票的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经调整的每股净资产值,已触发稳定股价措施的启动条件。根据公司大股东中国电信集团的通知,中国电信集团计划自今年1月28日起12个月内择机增持中国电信A股股份,拟增持金额不少于5亿元。中国电信集团将根据股票价格波动情况及资本市场的整体趋势逐步实施增持计划。与此同时,中国电信集团另有一个不低于40亿元的增持计划,仍处于实施期限之内,与最新披露的稳定股价增持计划分别实施。
中国电信集团表示,本次增持是基于对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对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可,旨在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积极稳定上市公司股价。
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1月27日晚间,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相继发布公告,加入维稳股价的阵营。
宁波华翔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50万股,回购金额1000万元;大立科技首次回购公司股份数量32万股,回购金额505万元;巨星科技副总裁、董事会秘书周思远增持11.92万股公司股份,增持金额近300万元。
另外,包括中国移动、妙可蓝多、东方精工、安诺其在内的多家公司公告股东增持、公司回购进展。
截至1月27日,中国移动实际控制人中国移动集团累计增持约15.09亿元,已超过增持计划的金额区间下限的50%;妙可蓝多已累计回购股份637.67万股,回购总金额约3.43亿元;东方精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公司股份约7395.41万股,回购总金额约4.24亿元;安诺其获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张坚增持515万股,增持金额为2010.82万元。
从股价表现来看,部分公司体现出小有成效的护盘效果。以长春高新为例,1月26日,长春高新股价止跌回升,当日上涨2.47%,报收168.17元;27日,公司股价继续逆势上扬,成为当日为数不多的上涨股。另外,公司还连续多日获外资高额净买入。
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越来越多优质公司出手回购股票,是企业用真金白银来肯定自身价值、亮明发展信心的表现。
中国证券报:《专家:莫为浮云遮望眼A股长期向好趋势未变》
“莫为浮云遮望眼”“性价比快速提升”“长期主义者总是在调整中买入”……
1月27日,A股市场再现调整,上证指数失守3400点关口。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不排除每次会议都加息的可能,需要大规模缩表”的表态,比市场预期更“鹰”,导致全球市场动荡。
面对短期市场波动,多位专家27日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海外风险因素对我国实际影响有限,对市场情绪的影响也不会持久,支撑A股市场长期向好的因素并未改变。经过调整的A股吸引力进一步提升,对未来A股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充满信心。
海外因素影响有限
近期A股市场波动,主要是受到海外市场调整的影响。对此,专家指出,美联储加息、地缘政治问题等海外风险因素对中国经济金融的影响较低。
一方面,我国经济金融运行具备很强韧性。得益于稳健的国际收支和负债状况、充裕的政策工具和空间、独立的货币政策周期、弹性增强的人民币汇率等,中国经济金融能够很好应对海外政策环境变化。“近期地缘政治问题与中国经济更是关系不大。部分板块的估值调整,也是正常市场现象,不会成为整体市场走势的主导因素。决定市场运行趋势的是长期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说。
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运行向来具有自身特点。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分析,首先,美联储加息缩表的预期管理已在近期的国内外股市中得到反映;其次,美联储后续的加息缩表节奏仍会受制于美国经济、就业、通胀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再发生超预期收紧的可能性其实有限;再者,当前中美利差仍有一定安全垫,即使美国市场利率水平进一步上行,也不至于造成跨境资金大规模流出;最后,历史上A股市场走势相对独立于外围市场的特征也比较明显。
尽管开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回调,但北向资金总体保持净流入,表明海外资金继续看好A股中长期表现。博时基金表示,央行宣布“降息”等一系列动作,释放出鲜明的“稳信贷”“稳经济”的政策信号,表明当前货币宽松周期将延续,市场流动性维持宽松状态。未来A股市场大概率将维持震荡走势,仍将以结构性行情为主。
今年市场值得期待
在采访过程中,多位专家表达了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关键在于,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虽然近期出现了新的下行压力,但一系列稳增长举措的出台,正在形成合力,也必将展现威力,巩固经济良好恢复势头,这将对资产估值构成坚实支撑。
江向阳表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新的、有生命力的产业不断涌现,企业盈利能力的根本来源——持续不断的创新和自我超越将活力四射。”
嘉实基金总经理经雷称,中国经济正处于提质增效的新阶段,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同时注重与需求侧管理相配合。
基于这一主线,中国经济有着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就眼下而言,经雷认为,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当前政策主基调,市场最终将会对坚实的基本面因素给予正向表达与反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在各地、各部门正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大量行业和公司的盈利展望必然会逐渐改善,2022年A股市场的表现将非常值得期待。”江向阳如是说。
不少机构果断出手
在看好A股长期投资价值的同时,业内人士指出,近期A股调整已在相当程度上释放了风险,性价比正快速提升。
这一背景下,不少机构投资者已果断出手。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富国、南方、嘉实、华夏等多家头部公募基金公司近日纷纷发布公告,出资自购旗下权益类基金,积极表达对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的坚守。
“市场总是起起落落,而长期主义者总是在调整中买入。”陈戈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正是基于这种朴素的理念和对各方面因素的理性分析,富国基金已公告将以公司固有资金出资6000万元,申购公司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公募基金,并承诺至少持有1年以上。
经雷也称,维持后市结构性机会丰富的判断,同时短期性价比快速提升,坚定看好后市。记者注意到,嘉实基金公开宣布,自1月27日起1个月内,运用固有资金投资于公司旗下偏股型基金5000万元,所投资基金持有期限不短于1年。
“莫为浮云遮望眼。A股已渐渐远离大涨大跌、牛短熊长的过往,前途一片光明。短期的市场波动,正在为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创造难得的进场机会。愿和广大投资人携手同行,一起分享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江向阳表示。
证券时报:《基金公司巨资密集“自购”传递积极信号》
近期市场经历连续调整,公募基金作为市场重要的“压舱石”,再次出手传递积极信号。包括汇添富、易方达、华夏、广发、富国、南方、工银瑞信、嘉实等在内的多家基金公司纷纷自购旗下基金,自购金额5000万元至2亿元不等,且均承诺持有至少一年。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参与主体之一,基金公司选择此时“自购”,是负责任且有大局观的表现。近日亦有分析师表示,公募基金自购行为于公于私都为投资者做了良好的表率。
天相投顾数据显示,公募基金作为持仓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不断增长的主要力量,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占比9.20%,较2021年年中增加1.2%。此时基金公司纷纷“自购”,主动承担起了稳定市场情绪的责任。这不仅可以树立正面形象,展现金融机构的责任感,也能表达对自身管理能力或被购买产品的信心。
市场波动始终存在,但往往也潜藏着具有吸引力的机会,基金公司选择“自购”有利于自身长期布局。比如,2020年2月发生的基金公司“自购潮”,一年后天相投顾股票基金指数上涨约33%。
应该说,当下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尚存一定阻力:疫情的反复对消费仍有压制,海外复工复产对出口也会造成影响,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也压制了制造业投资的热情。不过,虽然宏观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但决策层稳增长的态度非常明确,多项针对性政策逐步颁布,效果虽未完全显现但前景可期。未来12个月,中国市场的企业盈利增长有望超过15%。无论是相对于其历史平均水平,还是与全球其他市场相比,目前中国市场的市盈率均具有吸引力。
经历一轮上涨与下跌,有助于辨识基金经理曾经赚的到底是α还是β的钱。过去15年上证指数年化7.4%,偏股混合基金经理年化17%,总共涨了11倍。但因为承担了波动,绝大部分基民连上证的复利收益都没有收获,甚至收益为负。究其原因,在于老想赚上涨的钱,而不大愿意承担阶段性的亏损。
美国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说过,在危机中关键要做到远离强制卖出的力量,并把自己定位为买家。在此阶段,投资者宜降低焦虑,理性配置,坚信价值,熬过寒冬,等待春天,毕竟好的公司基本面并没有改变。
微博博主观点
挺起A股的脊梁!4400余只股票下跌,四大证券报发文打气(上游新闻)
继欧股暴跌、美股深V后,1月25日,A股行业板块普跌,两市仅268只个股上涨,4409只个股下跌,442只个股跌幅超7%,其中81只个股跌停。
春节的脚步临近,节前只余三个交易日,A股大跌让股民很纠结——持股还是持币过节好?有机构表示,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市场热点散乱,操作难度较大。
26日,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日报、证券时报发文,力挺A股中长期走势。专家分析认为,不宜对股市下跌反应过度,当前A股在政策面、资金面均有较为坚实的支撑,经济“稳增长”态势明确,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
证券日报头版评论:挺起A股的脊梁
证券日报头版文章称,近期A股市场疲弱的表现是对利空因素的过度反应,而这种过度反应是通过机构投资者传导的。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在市场中的比重已大大提升,其资金实力也已今非昔比,但不少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存在短板,特别是对市场热点和行业估值的判断存在短期化倾向,不能发挥市场压舱石、定盘星的作用。在遇到风吹草动时,需要主流投资机构维护大局,引领方向,发挥应有作用。在此,我们呼吁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担起引领价值投资的主体责任,主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发展、持续发展的局面,挺起A股的脊梁来!
证券时报头版:外围冲击A股回调,机构称风险偏好修复反弹可期
机构人士认为,短期外围市场成为扰动A股的最重要因素,无论是美联储加息还是地缘政治波动,都对市场情绪造成了冲击。但是不少机构认为,很多股票已进入业绩和估值较为匹配的区间,性价比逐步显现,而且政府还有很多稳增长的工具没有动用,当前位置不用恐慌。
上海证券报:A股政策面资金面均有支撑 不宜对市场下跌反应过度
市场专家分析认为,不宜对股市下跌反应过度,当前A股在政策面、资金面均有较为坚实的支撑,经济“稳增长”态势明确,春季行情仍值得期待。不少机构也预计,“市场底”正渐行渐近。
中国证券报:情绪面因素扰动 A股市场有望逐步修复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汉锋表示,未来伴随“稳增长”政策细节持续出台、经济指标改善和国内经济增长逐步企稳,市场情绪也有望修复。风格方面,“稳增长”仍是未来的阶段主线,市场对这一主线的追捧可能会持续到一季度末左右。成长风格大幅调整空间可能相对有限,但近期不着急抄底。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