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两代会”特邀代表系列访谈(四)——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凯

23.03.2018  18:53

  编者按: 阳春三月,万象更新。恰逢全国“两代会”胜利闭幕,全校上下学习贯彻全国“两代会”精神热潮方兴未艾之际,我们即将迎来我校“两代会”(第五届工会会员代表、教职工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大会将认真总结回顾去年学校工作,凝心聚力推进2018年工作。这是我校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对推动学校今后一段时期的改革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校师生对大会的召开寄予很高的期望。为此,我们特别推出“两代会”特邀代表系列访谈,一起来聚焦我校“两代会”,共话学校改革发展。

立德树人 学科引领 扎根四川大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访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凯

  研究生院担负着学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大任务。自2017年第四轮水平评估结果公布、2017年新一轮学位授权点申报公示以及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出台,全校上下对我校研究生人才培养和学校的学科建设极其关心。为此,记者采访了学校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李凯。

   记者: 请问在研究生生源质量提升方面,研究生院采取了哪些举措?有何成效?

   李凯: 近年来,研究生院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为核心,一方面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手段扩大招生宣传的途径,组织各个培养单位参加由中国教育网在全国大中城市举办的研究生招生咨询会;另一方面通过建章立制,如制定《四川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分配管理办法》([2016]96号)、《四川师范大学研究生奖助学金指标分配办法》川师研(〔2017〕19号)来促进生源质量的提高。

  本年度研究生报名和录取均创历史新高,生源数量大幅度增长、生源质量稳步提高。2017年报考我校研究生考生为5045名,2018达到6670名。2017年硕士研究生第一志愿上线2200余人,超出计划名额800余人,实际录取硕士研究生1529名(其中全日制硕士1319名、非全日制硕士210名、推免生125名),录取博士研究生30名。本年度我校获得四川省高等教育考试委员会颁发的“2017年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记者: 请问,围绕“服务需求、提高质量”的主线,研究生院在人才培养上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效?

   李凯: 近年来,我们以国家、省部级项目和基地为依托,积极推进一级学科培养模式、研究生课程体系创新、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培养模式改革,初步构建起以“内外开放、协同发展、系统培养”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体系。具体而言,在加强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建设方面,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学校出台了《关于加强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实施细则》、《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加强了对研究生论文质量的管理;二是构建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监督体系。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文件精神,加大了论文抽查的力度,近6年坚持对研究生学位论文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进行检测,全面实施预答辩制度和论文外审制度,保障了学位论文的水平和质量,防范了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三是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不断增强导师和研究生的质量意识,引导培养单位营造体现发展定位、学术传统与特色的质量文化氛围。在培养模式改革,服务需求方面,一是推进一级学科培养模式改革。研究生院积极推进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改革,分类制定了学术型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毕业审核标准等。学术型研究生逐步实现按一级学科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加强实践实习和联合培养,构建了博士研究生培养为引领,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主体,学术型硕士与专业硕士齐头并进的研究生培养体系。二是创新研究生实践课程体系建设。2016年完成了国家项目“学术型研究生课程建设试点”(第一期)建设并获得第二期试点单位项目支持。增设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类课程,鼓励校内外导师共同开发建设课程资源。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改革。积极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已经建立校院各类实践基地共143个,包括52所学校,20个政府、行政、医疗、事业单位,71所企业。三是探索研究生培养改革新路径。持续开展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前后共设立教育教学改革项目66项。2014年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教育硕士实践基地建设”等11个项目获批为四川省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项目立项,部分阶段性成果已结集出版。建立了优秀论文培育机制,累计投入经费100余万元设立研究生优秀论文培育基金,开展11批339个研究生优秀论文培育项目。2012年以来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2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5篇,全国优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3篇。2017年度组织教育硕士参加国家级的教学技能大赛,累积获奖20余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3项。

   记者: 在聚焦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方面,研究生院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成效?

   李凯: 研究生院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优化学科结构布局。完成了2017年四川省一流学科申报,巴蜀文化研究与传承学科群、数学获得四川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资助;以四川省“双一流”建设为导向,编制了学校“双一流”实施方案,确定了一批重点扶持的特色重点学科、学科群;以学位授权审核为抓手,进一步推进了学位点的建设。数学、教育博士、哲学、中国史等4个学位点提交了博士学位授权审核材料,心理学、审计硕士、设计学、应用经济学等4个学位点提交了硕士学位授权审核材料;稳定推进学位点合格评估的校内自评工作,本年度完成了专家评审等工作。此外,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25个学科参评,13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首次进入全国前30%,数学首次进入全国前40%。戏剧与影视学、外国语言文学、理论经济学、工商管理、地理学、哲学、中国史等学科与上一轮相比均有所进步。

   记者: 在引导研究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方面,研究生工作部开展了哪些工作?有何成效?

   李凯: 近年来研究生工作部开展了党员知心人帮扶活动,引导研究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改革研究生奖学助学金体系建设,推进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制度,修订并完善了《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办法》,实现了研究生奖助学金公开、公平、公正的评选;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平台建设,不断拓展研究生实践锻炼领域,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各培养单位组建了研究生党员春风志愿服务队,发挥专业知识优势,开展了以科普为核心的百场人文讲座,这成为我校研究生工作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校承担的科普基地荣获“全国优秀社科普及基地”荣誉称号。

   记者: 2018年,学校在双一流建设方面有哪些重大举措?

   李凯: 关于这一问题,学校已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思考。第一件事就是做好学校双一流建设的整体建设方案、分学科(学科群)建设方案,从规划上做好双一流建设的顶层设计;第二,围绕双一流建设工作召开全校学科建设工作大会,集思广益,找准目标,落实任务;第三,学校将围绕学校双一流建设在内部管理、资源配置、人才队伍建设、科研奖励政策等方面大力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