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种植大户,看今年农业如何增效
入春以来,内江市东兴区各地农民抢墒播种,掀起春耕春播热潮,到处是一幅幅靓丽的春耕画卷。 本报特约通讯员 兰自涛 摄
“从目前情况看来,今年四川的大春粮食作物面积会持续增加。”3月10日,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刘代银综合全省农情调度后给出肯定答案。由于去冬今春我省各水利工程整体蓄水情况良好,今年我省大春粮食作物面积将达7021.3万亩,同比增加0.2%。
进入三月,春耕大幕即将拉开。面对农产品继续提价难、部分农业补贴继续增加难两个“天花板”,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这两道“紧箍咒”以及不断上升的成本,四川农业、四川农民该如何突围?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带着疑问,记者采访了省内三位种植大户。
一变
降低成本,管理出效益
【案例】
人物:兴文县大坝苗族乡朝阳村种粮大户卢建文
土地:2600亩
变化:水稻全部由插秧变为直播,并耗资11万元平整320亩坡耕地
收益:共计节省成本35万元左右,大春一季纯收入预计超过40万元
3月12日,记者打通了卢建文的电话。
卢建文说,去年秋季,自家流转的3200亩土地中有600亩已到期。“以前盲目扩大规模,效益不高。”在他眼里,田块里的潜力还没完全释放。
为尽量释放田地潜力,今年大春,他打算在2600亩田里全部种上水稻。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他不再雇人插秧,而是采取直播的方式,一亩田能省出100元成本,而产量不受影响。
这两年粮食价格不高,“前年的最低收购价是每公斤2.7元,去年也只有2.74元。”卢建文说,“估计今年粮价也不会高到哪去,不如压缩成本,这一项就能省个二十五六万。”
促使卢建文控制成本的另一个因素是,这两年种地成本不断攀升。2013年,当地用工成本是每人每天60元,如今加到80元都不一定能请到人,而且,化肥、种子、农药、水费等还在不断上涨。卢建文算过一笔账,自2013年以来,种植水稻的成本每亩上升了50元。
卢建文的2600亩地,有320亩土地属于坡耕地。因为地形的因素,灌溉困难,一般只能种植玉米、红薯或大豆,与种植水稻相比,每亩产值要少200元以上。更恼人的是,到了收获季节,每亩地投入的人工成本比如今平整地块还要多100元。“这样一算,一亩地少收300元,320亩就是9.6万元。”
于是,过去这个冬天,卢建文花了11万元平整了这320亩土地,把水渠修到了田头,也都种水稻。“就是为了在自己有限的地里,挣得到更多的钱。”卢建文计算过,如果一切顺利,320亩水稻的收益基本就能收回平整土地的投入,“而总共2600亩地,光大春这一季,纯收入估计就能超过40万元,去年一年我的纯收入总共才42万元。”
记者点评:按照企业生产经营的经验,当产品价格、产量不变的情况下,要增加收益,降低生产成本是唯一途径。将企业运营的经验用在农业生产上,道理一样:管理出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