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接访 务实解难——资阳市扶贫移民局信访“六零”工作法

05.12.2014  10:22

扶贫和移民信访工作是扶贫和移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全过程,是送上门来的群众工作,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直接关系到能否构建和谐平安的扶贫新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

近年来,市扶贫移民局连年获得信访工作先进单位,他们始终坚持怀着热心、爱心和责任心,树立“扶贫和移民工作无小事”的观念,带着感情自觉地把扶贫和移民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极力推行维护贫困和移民群众稳定“六零”工作法,避免了不必要的上访,由刚开始实施扶贫和移民后扶政策时的头三年,年均二、三十余批次近二百人到市上访,变成零星人次来局里咨询相关信息,实现了进京零上访、省市内上访人数大幅度减少,切实维护了贫困和移民群众的利益,促进了贫困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发展。

首问负责零推辞。 为避免推诿、搪塞现象发生,建立了首问责任制,确保上访事件零推辞。作为接访工作人员有耐心,语气随和,态度诚恳,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细心剖析导致群众投诉的根源。今年我局来访有16批次79人次,其中63人次在首访时由接访人员当面给予答复,让来访人员心悦诚服的离开,其他16人次由接访人员报领导研究处理,或交相关责任人处理,基本上做到了人人满意。

真情接待零距离。 工作人员在接待上,无论是接待办事群众,还是接待上访百姓,接待人员象接待自家的亲人一样接待来访移民群众,推行一张笑脸相迎、一把椅子让坐、一杯热茶暖心、一颗诚心服务、一声再见相送的亲情化“五个一”服务,使群众心里涌起一股暖流,瞬间拉近接访者与上访者之间的距离。

政策宣传零保留。 通过学习透掌握政策法规,宣传好相关政策法规,把政策全部交给贫困和移民群众,他们明白政策后,一些与政策不符的无理要求就会自然化解。主要作法是:在贫困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等办政策宣传栏、召开会议大力宣讲政策、验收项目督察讲解政策、发放宣传册释惑政策等多样化宣传政策,通过多样化的宣传,消除了因不懂政策而纠访、缠访的情况。每年编印宣传册2000余册,宣传栏20余个,培训会议30余次。与此同时,引导和鼓励贫困和移民群众参与扶贫村项目、移民后扶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把扶贫项目和移民后扶工程打造成为了凝聚民心的纽带和桥梁,解除了不少误会,化解了不少矛盾。

清理调查零空挡。 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扶贫和移民工作的始终,对来访事件定期进行清理核实,按照一个问题、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套解决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 工作机制,采取分类细化处理事件,确保上访事件件件调查清理到边到角无空挡,件件得以解决无保留。

解决问题零隔阂。 强调解决问题不能简单地能与不能、是与不是,把他们的问题、困难当成自己的事来办,通过与上访群众面对面,问情况,听意见,解疑释惑,以理服人,不带偏见,不留隔阂,化解矛盾。同时,要求扶贫和移民工作者做到“三于”:勤于拓宽贫困村和水库移民群众向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渠道,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对上访人数提出合理合规合法的困难问题,在适当的时机,带案下访、真心解决,将贫困和移民群众的不满消化在落实扶贫和移民后扶政策中、消化在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建设中。今年,全市共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24亿元,在全市36个乡镇、62个村实施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实施扶贫项目248个;在全市投入移民后扶资金1.12亿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227个。扶贫和移民后扶项目的有效落实,加快推进了贫困村、库区和安置区生产生活和条件明显改善。

跟踪问效零反复。 建立跟踪问效制,确立跟踪问效责任人,对已办理的上访事件进行回访,没有达到效果的,责成相关责任人查找原因,予以再次办理,直到当事人满意、其他群众满意为止。地处老鹰水库库区、列入扶贫村的简阳市雷家乡宰龙坳村,该村有4个小组耕地用水极为困难,该村群众到市扶贫扶贫局反映该情况,信访人员将此情况反映到局领导后,决定投入移民后扶资金,建立一座小型提灌站,有效解决了2000余亩土地的灌溉问题。近日,我局到该村进行回访,当地群众无不拍手叫好,称赞移民后扶好政策落实到了百姓们的心坎上。

通过认真落实扶贫和移民后扶政策,合理布局,科学安排,着力解决了贫困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群众饮水难、排灌难、行路难、发展难等最现实、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办成了一些贫困和移民群众期盼多年的好事实事,改变了过去“等、靠、要”的思想,贫困村、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后续发展有序推进,群众生产生活得到良好保障,致富积极性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