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第一书记访农家|鲜果“微”营销 甜了万利村

04.10.2016  22:37

  “彭书记,你放心,你不在我们也会认真干。现在国庆放假,你不必天天来‘盯’。”“来看一眼,心头才踏实。争取这个月把村阵地和乡村旅游服务中心主体工程搞完。”10月3日,在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万利村,工人们正在砌砖,一个戴眼镜的年轻人一边说一边也搬起砖来。

  这个年轻人叫彭勇,38岁的他是眉山市委宣传部下派到万利村的第一书记。虽是国庆节,彭勇还是习惯性地每天到村上走一圈,“建成后的村阵地有200多平方米,还可以成为游客和村民的歇脚点。”他指着面前的红砖墙对记者说。

  但最让彭勇操心的是村里的梨园。万利村是贫困村,水果种植是村上的支柱产业,其中梨树有1000多亩,年产梨近2000吨。“梨子虽然卖完了,但梨产业的事还要接着干。”如何延长梨产业链,把千亩梨园这个特色做足,是他迫切需要思索的。

  贫困村成“网红”,经销商慕名而来

  “走,我们去培训现场看看。”搬完砖,擦了擦汗,彭勇带着记者继续往前走。

  彭勇所说的培训是在2组的小广场举行的梨子种植技术培训会。当天,东坡区水果专家来给村民讲梨树管理。“今年我家的梨子咋没别人家的大?”村民唐志兵忍不住冒了一句。“施氮肥要适量,还要施平衡肥,果果要舍得疏掉,5个留2个。”因为没有见到果树长势,专家答应他培训会完后实地看看果树。

  为了提高村民的种梨技术,彭勇请了几位水果种植专家,每月来村里开展培训。“彭书记,你看我的这个火三轮巴适不?”热闹的人群中,1组村民高朝全朝着彭勇大喊。“今年梨子卖了钱买的。”高朝全笑呵呵地说。

  对高朝全来说,以往卖梨子是个烦心事。他要到处托人,打电话叫周边小贩来买。梨子卖得慢,留树的又容易坏,“灾年愁减产,丰年愁销售。

  但今年不一样。高朝全啥心都没有操,两亩多的丰水梨两天就卖光了,每斤1.5元,卖了近两万元。

  “不止高朝全,今年万利村2000吨梨子在20天左右就全部卖完了。不光是省内,云南和重庆等地的经销商都来了。”彭勇告诉记者,他去年来万利村时就发现,村里的特色是千亩梨园。他不断关注村民施肥、修枝、灌溉的过程,并将其拍成照片和小视频发在网上、微信朋友圈上。“让万利村成为‘网红’,买梨的经销商就会慕名而来。

  62岁的杨学军患肺气肿,家里没劳力,他种的梨子个头偏小,经销商不愿意收购。今年彭勇很卖力地帮他,把来买梨的人拉到杨学军的梨园里“推销”:“虽然个头不大,但是很甜,先尝后买,销售不成问题。”最后,杨学军的梨顺利卖完。

  看到路边果园里青绿色的杂柑挂满枝头,彭勇又拿出手机开始拍起来,“虽然还没成熟,但是宣传要走在前头。”“山清水秀的万利村,酸酸甜甜的不知火在为你不断长大。预订已经开始……”利用微博微信,彭勇又开始卖果子了。

  延伸产业链,造景采摘搞旅游

  一片空地上,一辆小型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岳自福佝偻着背,在一旁走来走去,满心欢喜。作为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他将在政府的支持下,住上100平方米的白墙青瓦新房子。“有点激动,没想到还能再住一盘新房子。”岳自福说。

  不止要住上新房子,按照规划,房子建起后,岳自福还可以利用靠着路边的优势,留一间房出来开个小卖部。

  “他没劳动力,母亲又瘫痪,要脱贫靠这个(开小卖部)很合适。”最近,彭勇已经在帮岳自福对接副食品经销商了。

  万利村坐落在长秋山脉的扎营山上,属于浅丘。站在高处,千亩梨园一览无余,有起有伏,很是壮观漂亮,加之离眉山市城区不到30公里,适合发展近郊旅游。

  今年7月,万利村举办了第一届梨子采摘节,“不仅卖了不少梨,村民的土鸡、蔬菜等也都卖了不少。”几家村民还办起临时农家乐,每天接待几十桌客人。发展的商机,邻村都嗅到了。祝山村村民李福生到万利村租房开办农家乐,目前已装修完毕,近日准备开张。

  为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彭勇和村里的干部通过向上争取资金,对4公里的沟渠进行了整治,为村里安装了34盏路灯,还在梨园中安置了旅游导游图等标识标牌,在山顶建了两个观景亭。“国庆节后,就组织村民开大会,看看村里3个废弃的堰塘怎么处理。”彭勇说,村民种稻谷时,堰塘提供灌溉用水,后来村民种水果后,用水量减少,堰塘逐渐被废弃。“如果经过整修后蓄起水,不仅可以用于灌溉,还可以打造成水景观,方便游客休闲垂钓。

  按照计划,今年万利村将“摘帽”。“万利村有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不仅要让他们脱贫,还要有多种增收渠道。”彭勇满怀信心。

  采访札记

  有热情更要动脑筋

  用彭勇的话说,自己要用“洪荒之力”帮助万利村脱贫。“好酒也怕巷子深”,在村里的千亩梨园上做“文章”,彭勇动了脑筋,刷微博、发微信、混论坛,为村里做好宣传推广。彭勇通过不断刷“存在感”吸引了外省的经销商,2000吨梨子短时间内就全部卖完了;通过举办第一届梨子采摘节“试水”乡村旅游,连邻村的村民都嗅到了商机。由此可见,在帮助贫困村脱贫的路上,第一书记光有热情还不够,还必须根据贫困村的自身优势动脑筋,以特色发展制胜。(记者 袁丽霞)

责任编辑:汪昕 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