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完善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位

27.07.2014  07:32

今年以来,我市从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强力推进道路交通、公厕、路灯照明、背街小巷道路改造等一系列关系民生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健康绿道、公交专用道、人行天桥、背街小巷改造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相继目建成投入使用,市民真切地感受到了城市功能的日臻完善和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

推进市政重点工程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道路平坦整洁,功能区间来往更便捷,城市更加美丽……这是对今年我市民生基础设施工程当中,重点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概括。

据介绍,今年市政基础设施项目计划分为市本级财政资金项目、园区项目、融资项目和社会投资项目4类,共计150余个,年度计划投资约45亿元。排污排涝、治堵缓堵仍是实施重点。截至目前,董家沟、绵中下穿改造、三里桥排水改造、双碑桥提升站等一大批排涝设施已相继建成投入使用,城市排水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机场直通道、元通路等一批联系功能区间的交通要道建成投入使用,也大大缩短了各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功能区域的联系。

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我市还将进一步规范城区无障碍设施,新建涪滨路生态景观绿道、五里梁湿地公园、元通公园,改造平政河两岸沿线道路,提升城区四大公园基础配套设施;并对城区飞云大桥、饮马大桥、南山大桥等7座桥梁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维修加固。“在公共财政收入这块蛋糕并不大的基础上,政府下定决心,压缩一般性开支,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民生工程建设。”相关负责人说,根据财力状况,在今年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实施一大批市民关注、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项目。

完善惠民基础设施

市民生活品质提高

从马家巷到涪卫巷,从安昌桥至迎宾路口,从临园大道到长虹干道,处处可见港湾式的公交站台、醒目的交通标志标牌、星级标准的公共厕所……今年以来,我市从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入手,着力加强惠民基础设施建设。

为解决好市民反映突出的如厕难、背街小巷路况差、部分道路路灯不亮等老大难问题,我市计划投资4300余万元,实施6个民生工程项目,主要包括:解决开放式小区、“城中村”街巷、背街小巷、断头路的路灯照明设施,计划装灯430盏(套);新建公共厕所3座、移动公厕1座;新建公共信息显示屏8块;在公共场所安装座椅150把、自行车存车支架10000米;完善城区主要道路行人过街安全岛及二次过街灯控设施。

同时,我市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为契机,进一步完成楼房村垃圾填埋场封场处理工程以及城区生活垃圾清运设施和主要道路的果屑箱更换等工程,让城市更加美丽和谐。

加快交通项目建设

打通城市脉络骨架

“交通畅达,则城市发达。在民生基础设施工程中,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占了很大比重。方案提出,我市重交通点项目建设方面将完成省道205线黄土梁隧道及引道工程建设投资8000万元、绕城高速公路南环线建设完成投资8700万元。

市交通运输局重点公路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蒋文豪介绍,道路对拉动城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全市交通运输系统立足于早,着眼于优,精心组织,采取定项目、定领导、定专班、定责任、定目标,一抓到底的“五定一抓”办法,加快推进在建的省道205线黄土梁隧道及引道、绕城高速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

蒋文豪介绍,为了保证项目建设速度快、质量高,重点办有关负责人定期前往现场,要求施工单位科学化施工、规范化管理,充分利用晴好天气,全力推进各项目重要节点工程;施工单位还认真抓好施工组织管理,全面提速项目建设进程。

同时,交通部门还按照方案提出的“建成农村公路430公里”目标,努力完善通村通乡公路网络,为农村经济强筋健骨。今年以来,我市已新建成农村公路339.42公里,其中通乡公路13**2公里,通村公路203公里。

(本报记者 廖姝 刘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