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报社论】开展学科优化调整激发学校发展活力
西南交大报社论
学校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交通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制定了“三步走”的总战略,对学校的工科、理科、文科,以及生命医学学科都提出了实现超常规发展的目标要求。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国家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中将统筹985与211工程,实施资金与绩效挂钩的扶优扶强;实施内涵发展,取消国家重点学科评审,重点建设一批适应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学术前沿的一流学科;实施由政府导向、社会参与、高校自律的学科评估常态化和学科动态调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学校近期启动了学科调整工作,这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而做出的必要选择,是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应然举措。
学科是高等学校发展的灵魂,是高等学校最重要的组织基础,学科水平的高低可以看出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在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世界高等教育中心随着世界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变化而顺势变迁,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会给我国高等教育新一轮大发展提供新的战略助推。高等学校只有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规律,适时调整自己的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提高优势学科的整体合力,促进学科的发展,不断增强适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才能着力解决我校前进进程中的突出矛盾,才能努力拓宽生存和发展空间,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西南交大办学119年来,为国家兴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一所有历史责任担当的百年名校,要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出更大贡献,就必须要有创建一流大学的抱负、胸襟和气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虽然取得了许多成绩与进步,获得了长足发展,但横向比较,西南交通大学的发展与其他兄弟院校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多年的快速发展和历史积累,学校在学科专业上呈现出数量较多、整体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弱势学科专业偏多等客观现象。尤其是优势学科点少面窄、比较优势不突出,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全国第一的地位受到严峻挑战,学科间协同创新能力也不足,学科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若干门类的学科实力较弱,有的甚至排名倒数。有的学科的老师多年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研究经费几乎为零。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学校的改革发展,影响着学校的整体升位。
刘延东副总理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第二十次会议讲话指出:“建设结构合理、富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体系是提升高校办学水平的战略重点。现在有的高校学科建设面铺得太宽,对热门专业一哄而上;有的学科建设脱离实际,影响学生就业。无论什么层次、什么类型的大学都应注重加强学科建设、培养优势学科,国家对高校支持的重点也要转向支持学科和专业建设上来。”为此,学校系统开展学科优化与调整刻不容缓,这既是发展所需,更是形势所迫。目前,学校启动的文科调整是学科调整迈出的第一步,这不是说学科调整只针对文科,按照学校党代会提出的“三步走”总战略和“四大行动计划”,学校的工科、理科、生命学科也将进行学科优化调整。今后学科优化调整将形成一项常态性工作,要与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有机结合,要坚持优胜劣汰的原则,对于发展缓慢、排名不理想的学科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撤并或提出预警。当然,学科调整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会触及到部分学科、部分老师的短期利益,这是一种阵痛。这种阵痛在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是难以避免的,但这些都是暂时现象,只有学科水平上去了,教师的发展才有平台,学校的发展才有希望。
对于当前的学科调整,全校上下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到学科调整对学校今后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只有暂舍小我,才能成就大我。西南交通大学作为一所曾经辉煌、有历史底蕴、师生校友怀有特殊情感的重点大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思考新的百年,必须顽强拼搏、奋发有为,积极应对、努力赶超。只有把我们的学科建设好,发展好,有更多的学科成为一流学科,共同谱写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交大篇章才会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