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论坛”收获季:中外企业加速投资成都

21.04.2014  12:39
核心提示:今年是成都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       今年是成都市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攻坚之年。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要全力保持成都经济“稳中求进”的发展势头,确保完成年初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当好全国和全省发展大盘子里“求进”“快进”的积极因素。全市上下必须鼓足干劲,振奋精神,加力加劲,负重前行,切实做好经济工作各项保障,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项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动机”,也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助推器”,增加经济发展后劲的“千斤顶”。从某种程度上讲,重大项目的发展和竞争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和竞争力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当下既面临着挑战又面临机遇的成都来说,不论是在扩大有效需求中挖掘增长动能,在调整产业结构中挖掘增长动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挖掘增长动能,还是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挖掘增长动能,都必须仅仅抓住重大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牛鼻子”作用,做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引擎,以保持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抓项目更是抓落实。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全市上下各级各部门正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动重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连日来,本报记者在采访中记录下的一个个令人振奋的项目签约、开工、投产等等火热场景,正是我市在现代化、国际化建设中所迈出的铿锵步伐的印记。为此,我们推出《稳中求进 项目当先——党报记者一线探营》系列报道,将这些历史前进步伐中的印记一一记录。

去年,全球财富论坛和世界华商大会两大盛会在成都召开,不仅打开了世界认识成都的窗口,也让众多中外巨头“投资成都”的计划萌芽。今年,财富论坛和华商大会迎来收获季,在我国宏观经济平稳增长的背景下,中外企业来蓉投资的步伐却是稳中有进。对成都的了解越来越多,企业也才真正理解到“投资中国,首选西部;投资西部,首选成都”的含义。

“车轮上的成都”

世界轮胎巨头米其林不愿错过

在成都重点发展的众多行业中,汽车行业的表现尤其引人关注:一汽大众、吉利、沃尔沃等汽车行业的领先企业先后落户成都并且建成投产,“成都造”汽车销往全球。而就在刚刚结束的“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上,东风集团与四川省政府达成战略合作,这意味着东风旗下的神龙汽车西部首个生产基地有望落户成都经开区。

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让成都正逐渐成为“车轮上的成都”,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和成都具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让世界轮胎巨头米其林也心动不已。同样是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上,米其林(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万能毅就表示,米其林进入中国市场已经25年,需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领域,“成都就是我们很好的选择。”

万能毅告诉记者,虽然目前米其林还没有在成都设厂,但是早已经和成都有颇多合作,“成都人每天上下班乘坐的公交车,就是使用的米其林轮胎;而落户成都的沃尔沃和米其林之间也是合作伙伴关系。”

目前,米其林正在加紧准备今年11月在成都举行的“米其林必比登挑战赛”,这也是该挑战赛首次在中国西部城市举行,“成都在财富论坛上的精彩表现,让我们对在成都举行这场全球性的行业盛事很有信心。而我们也希望借这次机会进一步了解成都,寻找到合适的合作机会。”

中外企业频频落户

一季度招商引资预期“开门红”

米其林刚刚提速“西进”的步伐,而其他不少中外企业从今年初开始,已经成功迈进成都,这些西部最核心的城市。就在几天前,携程西南总部大楼在成都启用,正式宣布将加大投资成都,未来在成都建立起信息分中心;今年3月,世界500强企业阿克苏诺贝尔成都办公室正式启用;今年2月,世界500强DHL正式入驻成都;今年2月,祥鹏航空设立成都分公司,成为成都第5家基地航空公司等等。

成都投资的火热从商业写字楼的火爆中可见一斑。日前,全球最大的私人房地产咨询服务公司高纬环球发布最新的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成都的甲级写字楼在供应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因需求旺盛,租金价格反而略有上涨。

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一季度成都招商引资的数据尚未正式公布,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超额完成了全市一季度招商引资的目标任务,预期可以实现“开门红”。仅在“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上,成都经济区签约项目就达到287个,投资额达到3418亿元,占全省总投资额的38.9%。

全力争创自贸区

未来潜力更令企业看好

面对成绩,成都并没有停下脚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背景下,“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产业转移趋势无疑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成都提供了历史机遇,然而,跟沿海城市相比,成都作为内陆地区,既不靠海,也不沿边,面临开放口岸少、物流费用高、区域转关难等诸多亟待破解的制约因素。

如何打破这些天然的不利条件,为企业提供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自贸区成为成都找到的答案。在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运营后不久,四川省就向国家递交了在成都建立自贸区的申请,与自贸区相关的总体方案也在紧张的制定中。

“如果能够顺利建立自贸区,成都必然将再度成为关注的焦点。”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胜军说。在西部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在成都这座西部的核心城市,如果能够通过成立自贸区,打破成都过去由于地处内陆所天然存在的不利条件,充分运用自贸区的“改革红利”,这必将对企业带来无法抗拒的吸引力,成都的未来发展也将更令人期待。

部门声音>>>

全力抓好投资促进

加快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

“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国际化,强化产业领域和市域空间的全面开放,深度参与世界城市分工和全球产业合作,努力把成都打造成为全球产业、资本、人才汇聚中国西部的首选之地是我市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的五大路径之一。”市投促委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全市投资促进工作的牵头和统筹部门,他们将在今年着力用好财富论坛、华商大会的后续效应,把握“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重大机遇,以重大项目促进为中心,以产业集群承接、市场化招商方式转变为重点,大力实施全球招商战略,全力招大引强和招商选资,努力引进一批具有国际水准、代表产业高端的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重中之重就是全力抓好投资促进,加快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针对重点企业抓精细招商,针对重点产业抓链条招商,瞄准世界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大规模、成建制、全链条地引进一批具有先进技术和发展前景的成套产业。

要拓展对外开放合作空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大开放格局。大力实施“立足沿海、深化港台、突出欧美、提升东南亚、巩固日韩”的全球招商战略。境内招商重点突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积极搭建对外交流平台,办好重要国际活动,精心组织海外交流活动,积极推进国际化城市建设。

同时,要全面优化发展环境,努力构建具有比较优势的对外开放合作环境。着力打造具有国际优势的生产服务环境,不断增强产业综合承载能力,加快建设物流集中发展区,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水平。着力打造体现国际品质的生活服务环境,加快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的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餐饮机构和文化机构。着力打造遵循国际惯例的政务服务环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健全外资重大项目服务“绿色通道”,形成高效化的营商制度环境。

专家献言>>>

完善法制保护 确保民间资本享受真正红利

上周,全市召开了经济工作专题会议,会议提出要充分挖掘民间投资潜力,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政策,打破各种形式的“玻璃门”“弹簧门”。那么,如何引导民间资本集聚投向实体经济、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呢?对此,我市专家学者们也竞相献策,提出了他们的看法。其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副所长郑鈜表示,要正确引导民间资本集聚投向实体经济,首先便要增加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和开放性。

增强实体经济吸引力

完善民间资本法制保护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重新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就是要让政府的权力在消除市场壁垒、完善市场秩序、减小非市场干预等方面着力,而不是让政府权力主导市场或者成为市场的主导因素。郑鈜认为,只有分清市场和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主次地位,才能有效提升实体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使市场更加开放,从而增强对民间资本的吸引力。

同时,要完善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的法治保护。民间资本对于实体经济投资最大的担忧之一,就是对于制度和法治保护不完善的忧虑。因此,政府应当进一步加强法治建设和诚信建设,以严格、完善的制度为依据规范约束自己的权力运行,充分保护民间资本投向实体经济的自主权利以及产生的权益,以建立法治秩序和诚信社会为准绳,消解民间资本的疑虑。

另外,郑鈜认为,政府还应为民间资本积极利用资本市场、金融工具创造条件。当前我国正面临多层次资本市场深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为民间资本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直接融资通道,政府应当出台对于民间资本利用资本市场、创新金融工具的优惠政策,打通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的连接途径,为民间资本实现融资、进一步扩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提供引导和条件。

减少行政管制干预

确保民间资本享受红利

而对于如何引导民间资本集聚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郑鈜认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因此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首先要关注民间资本投入的效益问题,必须将民间资本的投资效益纳入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统筹考虑。同时政府应当更加重视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不是营利功能,这样才能增强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其次是进一步放松行政管制,强化市场功能。郑鈜认为,作为“体制外”的民间资本,往往受到“体制内”的行政权力的重重限制和干预,其中尤其是隐性的条件和程序,常常使民间资本的投资难以真正享受“市场”的红利。要推动民间资本集中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投资,必须要进一步放松行政权力的管制和干预,突出市场的“主线”和功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这样才能恢复被扭曲的市场机制,发挥市场的积极功能。

最后是为民间资本投向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后的退出提供便利。郑鈜认为,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不能长期绑定投资的民间资本,应当积极为民间资本的退出提供方便,如在民间资本投资时积极配合签订资产收购、产权转让、资产证券化、上市挂牌等合同,这将有利于增强民间资本进行市场决策的信心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