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善达发表主题演讲:财税改革到了最难的时候

10.06.2014  12:23

  观点

  “营改增是不能够停滞的。因为营改增对于我们国家发展服务业,降低整个服务业的税负,降低制造业的税负,这是一个重要的措施。

  ——许善达

  四川在线记者沈婷婷 摄影 李国东

  “现有分税制的体制下推进营改增(征收营业税改为征收增值税)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要想再继续推进营改增必须同时调整分税制。”昨日,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许善达在 “天府峰会2014”上发表了题为“推进深化财税改革”的主旨演讲。他表示,2014年两会只说了继续推进营改增,没有新的路线图,也没有新的时间表。如果不同时调整分税制,推进营改增就会遇到很多困难,地方政府就难以接受这样的一种方案,“所以我认为现在财税改革到了最难的时候了。

  观点1

  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分配出现新的失衡

  许善达表示:“从2010年财税改革就在研究怎么样继续深化改革,把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减税是政府和企业的关系,但是减税以后增值税如果分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分配就有调整,地方的收入就会减少一大笔。还有,营业税是地方税务局管的,增值税是国税局管的,那么营改增以后让谁来管?”“为什么2014年不提路线图和时间表?因为现在营改增的改革和我们财政领域另外的改革,中间发生了一些矛盾。”许善达表示,因为这个改革现在已经和第一轮营改增有了重要的变化,“第一轮营改增的时候,地方政府可以承受这个改革减少的财政收入损失,中央政府承担一小部分,地方政府承担主要部分。这样的收入减少,地方政府是可以承受的。

  许善达表示,今年财政部向两会做的预算报告,在总量里面包括预算收入、各项基金和社会保障等,整个政府所筹集的收入占到了GDP的39%,仍然是没有完全覆盖政府收入的口径。然而在去年这个比例为36%,就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分配关系而言,出现了一种新的失衡。

  观点2

  地方财政对中央太依赖中央可多支出

  许善达表示,1994年财税改革以前是地方收入大于中央的收入,中央收入要依赖于地方交钱,那时候大概地方有70%以上,中央有20%。经过20年后变成地方财政开始依赖中央财政。数据显示,去年中央财政的收入占到48%左右,地方收入占51%或52%,从收入看地方占了一半多。但是支出,中央只负责15%,地方负责85%。许善达说,地方每花8.5毛钱,要等中央转移支付3毛2到3毛3,也就是他花1块钱有4毛钱等中央给,地方财政对中央财政的依赖度就太高了。这样转移支付的时间和数量很难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时间和数量匹配。

  在许善达看来,想要恢复平衡,就地方和中央财政关系上来讲,有两个思路并行。“一个思路是中央多支出,现在不是支出15%吗?那好,中央多承担一点支出责任,这个显然是能够调整的。如果中央多支出,中央地方的失衡就会得到缓解。

  财税改革到了最难的时候营改增仍面临很大难题

  许善达在演讲中表示,在现有分税制不动的情况下推进营改增相对比较容易。但这已经完成了,再想走这条路已经走不下去了,必须同时调整分税制。这是现在营改增所以出现既没有路线图又没有时间表的原因。“营改增是不能够停滞的,虽然有的专家说不要再搞营改增,但我认为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营改增对于我们国家发展服务业,降低整个服务业的税负,降低制造业的税负,这是一个重要的措施。”“如果我们现在停止营改增,我们付出的代价,使得我们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作用,那个机会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要继续推进营改增。”许善达表示,继续推进营改增,怎么能够解决地方收入不要大幅度减少,加剧中央地方财政失衡的问题?这是现在要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环节。“如果这个环节解决不了,各项改革就得停滞不前。

  许善达建议,随着营改增的推进,如果把消费税划到零售环节,把这个税作为地方税的主体税种,就可以解决营业税的减税以及营改增之后这部分增值税的分成问题。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因为消费税大概有八九千亿,不到1万亿,还有车辆购置税,本来是零售环节的,它完全可以合并,大概1万多亿,正好和营业税减税以及划给中央这部分能够对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