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为你讲述来自边远山区乡村小学的电大故事
四川日报8月17日报道: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校友风采展示(四)
在四川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有一群电大的校友,他们十几年如一日,甘于清贫,乐守乡村学校,为农村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他们坚守三尺讲台,为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播撒希望的种子。自贡富顺富和乡的“老师妈妈”郝润先,达州渠县蔡和乡的王东春,绵阳江油重兴乡的王建平,阿坝马尔康的彭措,宜宾筠连的万大佳、王松涛,遂宁射洪武东乡的李顾,还有巴中通江碧溪乡的廖占富、张兴琼夫妻,达州万源的张云熬……他们是老百姓眼中的最美乡村教师,都是有故事的人。
扎根藏乡30年
只为实现当初的承诺
走上第二届“桂馨·南怀瑾乡村教师奖”的颁奖台,捧起奖杯,是对藏区乡土教育的开创者——马尔康第二中学老师彭措30年教育工作的褒奖。30年前,一位年仅18岁的藏族小伙子彭措带着为藏乡育人的承诺,从马尔康民族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当时处于半瘫痪状态的脚木足乡牧业村小学任教。从最底层干起,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实了专业发展的阶梯,彭措一路成长。为了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彭措在工作之余,到马尔康电大先后完成了专科和本科学业。在他30年的教育生涯中,有19年辗转在乡村学校,先后担任过村完小、乡镇中学、县中学的负责人。学校换了一所又一所,同事换了一拨又一拨,更加坚定他守望的决心,不懈努力换来了桃李芬芳,最终兑现了这位藏族教师的承诺。
通江县有所“夫妻小学”远近闻名只因她和丈夫的长期坚守
2014年,通江县出了一位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廖占富,他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广为传诵。作为其爱人的张兴琼,同样有精彩的故事。1980年张兴琼高中毕业后开始在火天岗村小学代课,2013年转为正式教师,作一名老师,她深知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为了提升自己,她走进四川电大,取得了专科文凭。在艰苦而平凡的山区农村小学,一干就是36年。36年里,与丈夫廖占富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使“夫妻小学”远近闻名。多年来,她与丈夫隔山相望,各撑起一所小学,作为村里唯一的老师,教了火天岗三代人,曾经只有张兴琼一个高中生的小村子,如今有30多人考上了大学,10多人考上了公务员。还有不少学生成了致富能手。她的坚守改变了火天岗村孩子的命运,改变了火天岗村的命运。
四川好人用爱心点亮乡村留守儿童的希望
2013年暑假,达州渠县蔡和乡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东春无意中看到电大的招生信息,开放教育这种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实用的优质教学资源深深地吸引了他。于是他选择在渠县电大就近入学,报读了电大本科。从师范毕业到现在,王东春一直待在乡村学校,先后任东安乡、李渡乡中心校副校长,2011年到蔡和乡中心校任党支部书记、校长。从教21年,他怀揣育人梦想,躬耕三尺讲台,坚守山区学校,关注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像一颗星星,用星光照亮孩子们的希望。多年努力,换来桃李满园,他用爱心把学生蒲晓燕培养成为了四川省“美德少年”、2015年感动中国十佳“孝心少年”、全国十佳“最美中学生标兵”,而他本人也被评为“四川好人”。
四川日报: 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6/08/17/20160817742154084140.htm
扫一扫,欢迎关注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微信订阅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