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一线】脱贫攻坚的“澌滩样板”

24.10.2017  19:54

 

没想到澌滩乡这么偏远的乡镇,产业发展的这么好、脱贫攻坚工作做得这么实!”在10月份召开的平昌县第三季度脱贫攻坚推进现场会上,全县47个乡镇、管委会的书记分六大片区在县级领导的带领下,以挑毛病的心态分村入户参观考察了澌滩乡产业发脱贫攻坚工作,这些一直暗地里在比竞的乡镇党委书记们信服地竖起了大拇指,“创造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澌滩样板’!

澌滩乡位于双滩电站库区,41.89km2的幅员被通河、澌滩河、喜神河隔成完全分割的3部分,“出门就爬山、下村必坐船”是其地理环境的真实写照,交通不便、区位不优,长期制约着澌滩的经济社会发展,库区社情民意复杂,信访长期居高不下……就是这样一个各个方面都不占优势的乡镇,为什么众多的乡镇书记这么信服呢?近日,记者赶赴澌滩乡采访调研。

创新考核机制

激发干部攻坚激情

车沿着四坪、金银、河溪三个村的村道路行驶,记者看到,一环套着另一环的村社道路、产业路,串联起了茶叶、花椒产业园区、新村聚居点,连接着农家小院……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从县交运局副局长转岗任澌滩乡党委书记的刘东对交通的重要性认识得更加深刻、也下了狠功夫,两年来,澌滩乡新建村社道路60公里、加宽道路47.7公里,实现“道路村村相连”,搭建起“乡道路+村道路+社道路+产业路+院户路”大网格,内畅外达的路网骨架基本形成,为脱贫奔康奠定了坚实基础。

道路建设远不像报数据那么简单,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工程,干部缺乏攻坚激情是难以完成这么大的工程量的。”刘东介绍,“为激发干部攻坚激情,我们澌滩乡党委、政府创新了干部考核机制。

据了解,为层层传导压力,发挥乡村干部主观能动性,澌滩乡目标量化考核实现全覆盖。对标脱贫奔康任务清单,根据县下达任务与各村发展实际,分村量体裁衣,确定乡村干部季度目标任务,采取自查与抽查结合、日常巡查与月度督查结合、交叉检查与综合考评结合,量化季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村“四职”干部工资、村级工作经费、联村干部县级目标奖励、干部下村补助“四挂钩”。乡人大主席程闯告诉笔者,每个季度末,乡上组织考核,每个村的四职干部轮流来一个,同乡党政班子成员一起组成考核组,逐村逐片考核,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碗水端平,现场量分,绝不搞事后平衡。乡村干部奖励性工作福利与考核分值的百分比相乘,得出不同干部的所得,乡党委书记、乡长也不例外,“刘书记每个季度都没拿全过。

每个季度都会有节省下来的该给干部的工资福利、工作经费,这不能截留在乡上又该如何处置呢?程闯告诉记者,除节省下来的费用,每个季度乡上还会补贴上万元,分等级设置综合考评奖,道路建设、产业发展、信访稳定等单项重点工作奖,1、2季度已累计奖励工资经费5.2万元、惩扣3.12万元,“这样一来,干部收入差距就拉出来了,起到了奖勤罚懒的作用,激发了干部攻坚激情,‘比、学、赶、帮、超’成为各村干部的常态。

第一季度考评,雪山村得了综合考评一等奖,海山村支书王海峰不服气,向雪山村支书郑太君“挑战”:下个季度超过你!海山村干部憋着一股气,做实各项工作,加快工程进度、产业发展,果真第二季度考评海山村综合考评得了第一名。不过支书王海峰心头并不轻松,据说也有别村的支书向他发起了“挑战”。

做实股权量化

激活百姓内生动力

站在澌滩乡天花村山顶往下看去,天花村的山山峁峁,一行又一行人多高的花椒树长势茂盛,给昔日的荒山头铺上绿毡,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好闻的椒香味……这片1000余亩来年就会挂果的九叶青花椒种植园,是天花村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整体推进发展。

因区位劣势、交通不便,我们乡招引业主一直比较困难。”澌滩乡乡长冯政荣介绍,“也曾招过、引回几位业主,可都没有留住。

招不来业主,产业怎么发展?这是摆在澌滩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大难题。冯政荣介绍,澌滩乡一方面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和产业发展条件,另一方面也在挖掘百姓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上找出路。

挖掘百姓产业发展内生动力我们也没有新招,采用的是股权量化的作法。”程闯告诉记者:“只不过我们做得更实一些。

调研了解到,澌滩乡股权量化的做法是:上级财政打捆投资到产业上的资金,折合成股份,掌握在村委会手中,一方面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另一方面也为村集体经济增收找到了“财路”。村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股本金咋办?澌滩乡广泛、深入动员,采用自愿的原则,他们把产业发展头3年土地流转费、到户产业发展金、部分务工工资折合成股本金入股,保证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到产业发展中来。天花村1社建档立卡贫困户谭国信掰起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全家6口人,将家中所有土地4.1亩按每年每亩300元标准前3年给合作社(300元/亩*4.1亩*3年=3690元),产业增收资金6000元、每月务工5天(工资5天*60元/天*6月/年=1800元;多做的工资不纳入股权)一并计算,按照1000元/股入股分红,他家共计持有村里1000亩花椒产业园的11.49股。天花村以户为单位与合作社签订协议,产业发展利益联结贫困户67户,联结率达100%;确定投产后年保底收益每股在320元以上。

做实股权量化,激发百姓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引不来业主的澌滩乡短短两年发展起茶叶、花椒、麻竹等特色产业1.61万亩,每个村都有1000亩以上的扶贫产业园,实现“产业社社连片”,老百姓持续增收有了保障。

四同步全覆盖

提升群众满意指数

我们感恩都来不及,还会有啥子意见嘛!”10月17日,记者在澌滩乡朝阳村采访,询问村民对村乡脱贫攻坚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时,村民何明旭快人快语地回答。

在不同的村采访,村民们回答惊人的与何明旭的回答大致一样。

澌滩乡脱贫攻坚工作群众满意指数为什么这么高呢?一直陪同我们采访的程闯告诉记者:“我们采用了四个同步、四个全覆盖,来最大限度地提升群众的满意指数。

采访调研中记者了解到,澌滩乡在连片整村推进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中,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同步,基础设施建设全覆盖;脱贫村与预脱贫村同步,产业发展培育全覆盖;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同步,危旧房改造全覆盖;脱贫户与预脱贫户同步,小微经济增收全覆盖。

澌滩乡结合全县“全域扶贫”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打造“水上旅游”精品路线,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采取增加政府刚性投入,动市场化开发带动等多元投入模式,对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同步实施危旧房改造和院户环境整治试点,资金管理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程序,2016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78户,完成2017年易地扶贫搬迁任务47户,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83户已完工93.8%,同步实施危旧房改造886户,实现“危改户户不漏”,老百姓安全住房有保障。

大产业发展的收入2、3年后才有成效,为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前增收问题,澌滩乡脱贫户与预脱贫户同步,小微经济增收全覆盖。朝阳村4社档立卡贫困户何阳德,家庭人口6人,土地面积4.8亩,因缺技术致贫,在“农民夜校”学得技术,在帮扶干部“面对面”帮扶,何阳德及其家人不等不靠,主动利用到户资金6000元和产业发展资金10000元购买黄羊20头和生猪10头,并养母猪2头,还利用自己的土地加入村脆李专业合作社,今年已经人均纯收入达到6610元左右。同何阳德的脱贫过程一样,澌滩乡动员第一书记、联村干部、结对帮扶人、农业巡回小组等力量,充分发挥“农民夜校”作用,通过“回头帮、回头看”,“补短板”方式对脱贫户与预脱贫户实行“多对一”、“面对面”帮扶,帮扶措施落小落细落实,帮扶痕迹清晰明了。利用贫困户到户资金、产业发展基金等政策,坚持群众主体、集体牵头、内培外训,因地制宜发展“五小经济”园166个、“庭院经济”园326.4亩,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实现“小微人人增收”,老百姓短期收入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