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泸州垃圾分类处理“任重而道远”
四川在线泸州频道消息(记者王燕) 昨(12)日,记者从泸州市城管局获悉,2013年,泸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顺利,10个小区的分类试点工作均交出了满意的答卷,2014年,城区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还将不断推进,试点社区还将不断增加。
多种“新尝试” 垃圾分类试点涉及居民6278户
据城管局环卫科的工作人员王伟介绍,2013年,泸州市城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主要在江阳区选择了4个生活小区,龙马潭选择了3个生活小区和一栋办公楼,纳溪区选择2个生活小区作为试点对象。其中,涉及多层小区、高层小区、办公大楼,涉及住户6278户,市区两级投入资金300余万元。
期间,在三大城区安装6L户可回收垃圾桶6278个,50L高层公共区域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1764个;24L多层公共区域可回收、不可回收垃圾桶394个,均全部安放到各试点小区,通过试点小区的使用、小区垃圾分类处理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还通过各种奖惩、互动,社区街道的相互配合,居民的参与率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说,2013年,垃圾分类试点工作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记者调查 健全机制有助分类试点顺利推进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处理也成为一个解决城市环保问题的重大课题!”泸州市城管局环卫科工作人员王伟说道。“改变多年来人们处理垃圾的习惯,这绝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垃圾分类处理的工作中,记者发现,在龙马潭区,工作人员在给每户居民分发垃圾袋上都应有编号,记录这该户居民可回收垃圾分类量的正确率,同时每100户落实一名物管人员,专职从事分类垃圾处理的监督和协调,还专门设置了居民家庭可回收垃圾台账,每个月按照排名进行相应的奖惩,事实证明,龙马潭区3个生活区的垃圾分类处理开展的结果在全市名列前茅,更重要的是物管也加大了与业主的沟通,为物管工作开辟了新的渠道。
观念陈旧和可回收率低 成垃圾分类最大难点
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同时,不足的方面也不容小视。“我今年70多岁了,光是告诉我垃圾要分类处理,但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分类,到底哪些该往哪丢,哪些不该丢,没人告诉我撒!”分类试点之一的江阳区某小区的住户刘老太告诉记者,对于如何让分类她全然不知。
尽管试点的小区已经不断地宣传,但是“一桶装”的清运形式依旧屡见不鲜,人们的观念难以改变。并且得到改善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经过记者的调查发现,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可回收的垃圾囤积到一定量以后,垃圾市场的附加值降低,市场一旦不景气会使得垃圾回收的利润下降,这样一来,各个回收站很有可能不再接受物管送去的可回收垃圾,到时整个垃圾回收链条的“疲软”,甚至失效。给垃圾分类处理的整个工作带来障碍,因此解决根本的可回收率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