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暗访四川环境优美示范村     到底美不美

17.06.2016  11:31

  6月13日上午,雅安市名山区建山乡见阳村聚居点内,保洁人员李安江正在村内的小广场忙碌。

  整洁干净的方碑村集中安置小区一角。

  龙泉湖村各条村道上每隔几百米就安放有垃圾桶。

  6月13日下午,在仁寿县清水镇石鼓村村道旁,一处垃圾收集池背后垃圾遍地。

  “到处有垃圾”的村庄 咋上了公示名单追踪

  编者按

  6月15日,本报刊发《“到处有垃圾”的村庄 咋上了公示名单》一文,引发读者对“环境优美示范城镇乡村”关注。

  2008年我省启动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2011年又启动了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县(市、区)、镇乡、村庄的评选,截至目前,共有18个设区城市、64个县(市、区)、400个镇乡、4000个村庄先后上榜。我省大范围命名环境优美示范单位,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创造和保持整洁、优美、文明的城乡人居环境,保障公民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那么,这些示范单位,特别是基层的环境优美示范村上榜之后,是否依然保持命名时的优美人居环境呢?如果一如既往,他们有何经验?如果有所退步,他们又有何苦恼?

  为探究竟,本报记者兵分几路,明察暗访四个环境优美示范村。

   雅安市名山区建山乡见阳村:

  获评3年后环境依然优美

  □本报记者 吴忧 郝勇 文/图

  6月13日上午,记者来到雅安市名山区建山乡见阳村聚居点时,58岁的李安江正在村内的小广场清扫垃圾。李安江是村上的保洁员,每天都要清扫村内公共区域,并清理草坪中的杂草、树枝,工作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

  见阳村是2013年度的“环境优美示范村”。记者走访发现,经历过“4·20”芦山强烈地震等灾害影响及农房重建工作后,见阳村内道路干净整洁,建筑风貌整齐明亮,除了靠近村委会的一栋楼背后堆放有少量建筑垃圾外,其他地方只有零星的生活垃圾。

  住在新村A-3楼的88岁居民周绍斌告诉记者,村干部时常通过大会宣讲及入户宣传的方式,介绍如何正确处理生活垃圾。周绍斌带着记者参观了一个垃圾收集池,他介绍,村民每天都会打扫门前屋后,并将收集起来的生活垃圾扔进垃圾收集池中,每个月都有垃圾车前来清运。“保持环境优美人人有责,弄干净了我们自己住着也舒服。”周绍斌说,希望这项工作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这是一个持久战。”建山乡政府相关负责人蔡罗锦告诉记者,获评“环境优美示范村”后,其可持续性是乡政府关注的重点。“除了适当增添垃圾收集池等基础设施,配备保洁人员,保障垃圾清运等措施,更重要的是加强老百姓的主体意识,形成观念,入脑入心。”蔡罗锦介绍,聚居点成立了村民自管委员会,一切大事都由大家商量着干,形成村规民约,将“门前五包”等要求落到了实处。

  村主任周洪均兼任村民自管委员会主任。他介绍,如今的见阳村,小孩都知道要将垃圾扔进垃圾桶,大人都知道生活垃圾要扔进垃圾收集池。“尽管如此,见阳村仍有许多不足,比如垃圾需要户分类,但是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还做得比较少,能够做好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一些死角还是有垃圾,我们马上进行整改。”

  保洁人员李安江告诉记者,他每个月只能拿到600元报酬,生活拮据。对此,蔡罗锦表示,保持环境优美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除基础设施外,保洁人员、垃圾清运需要不间断的资金投入,现在这部分资金是由乡财政列支,压力较大。”

  蔡罗锦说,建山乡正探索新的体制机制,“比如卫生治理费由乡财政补贴一部分,老百姓自筹一部分,提高保洁人员、垃圾清运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发挥自管会的作用,强化老百姓的主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