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营在缅川企:市场空白太多 在这里玩“跨界

26.03.2015  20:31

  

  仰光瑞光大金塔。

  3月9日,成都双流机场,记者巧遇同赴仰光的唐思明。唐思明一指记者手表,“从成都飞到仰光,时间要往回调30年。

  这位四川老乡、缅甸创想线贸易公司技术经理想说的,是把缅甸比作3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遍地机遇。他说,缅甸人实诚,产品要求不高,钱好挣。

  缅甸,这个曾被资本市场遗忘的“亚洲最后一片处女地”,人口约6112万人,近5年GDP平均增长率约8%。这里蕴藏着的商机,如荒地的野草一样疯长;这里需要接受的挑战,也和成熟市场大相径庭。3月初,“看天下·探访境外新川商”报道组记者飞赴缅甸,实地探访在缅川企和“缅甸机遇”。

  本版文图由“看天下·探访境外新川商”报道组记者熊筱伟、李淼发自缅甸

  探 营

  市场空白太多 川企在这里玩“跨界

  近年来,缅甸加速开放,川企纷纷涌入,发现许多市场空白,但也面临正等待进入的欧美资本的竞争。

  缅甸离四川不远,飞机从成都出发,经停昆明抵达仰光,不到4个小时。对四川而言,这个有着“亚洲最后一片处女地”之称的近邻究竟拥有怎样的商业机会?

  安全吗?

  比想象中更稳定

  杨平飞(音)是四川安吉瑞科技有限公司的缅甸雇员。谈得兴起时,他随手掏出华为手机——当地最热门品牌,给记者翻看缅北老家照片,一株株紫红色花朵不时闪现。记者认得,是罂粟花。

  他说,父辈田里曾种植多达5英亩罂粟,他自己还被地方党派抓过壮丁,扛了几年枪,“不过都是7年前的事情了。”杨平飞咧嘴一笑,露出洁白牙齿。他说,政府早已控制当地,严禁罂粟种植。

  战争、叛军、毒品……被负面新闻层层遮蔽的缅甸,比想象中更稳定、安全。记者先后采访6家在缅川企,“治安不错”是老总们的一致评价。缅甸创想线贸易公司总经理、遂宁人唐帅说,来仰光22年没有被偷过一次,也没有见过物价因动乱大起大落。

  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简称驻缅经参处)官方资料显示,2013年6月至今,除北部克钦邦外,缅甸未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仰光等主要城市犯罪率极低。

  川商们更担心的,是缅甸开放政策会不会“开倒车”。在仰光街头,记者发现路边高楼不多。唐思明说,几栋楼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缅甸开放之时。后来开放因故受限,建设随之中止。

  今年10月,缅甸将进行总统和国会大选。中国驻缅甸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商务参赞蒋寅刚认为,开放是国民、政府共同期望,不同党派上台,具体经济政策可能会调整,但吸引外资、开放市场的政策,不会改变。

  123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