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忙而不乱 让人心安

07.08.2014  03:36

我是坐着运送物资的大货车进入昭通的。8月4日,在阳光里,车队进入了昭通市区。进入市区后,我注意到,不少路人都会站起来打望:因为车身上悬着救灾的横幅。

进城区前,在市郊有市民正在自建房屋。房屋已修大半,显然地震前已经开启修建。城区道路上熙熙攘攘,母亲抱着孩子、老人家拄拐蹒跚前行,年轻的男子与女生牵手……当地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地震对昭通城区的破坏不大。

当天下午我就来到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这里仿佛是另外一个城市,救护车的警报声响了又停,一会又响起来。救护车警报声停下后,弥漫的是许多家属的说话声,哭泣声。

不过,声音虽杂,却并不显得慌乱。在医院急诊科守候的几个小时内,这是我最大的感觉。

呜—”救护车的呼啸声还很遥远,急诊处的护士、志愿者们都站了起来。4名志愿者推出担架床,其余志愿者站在旁边随时准备帮忙。

此刻,门外两名整日执勤的交警已经开始疏散道路上的人群以及车辆。

救护车在急诊门口停下,后门打开,志愿者和护士推上担架床,接着在众人合力下,伤者被抬上床。

救护车再次呼啸着离开,一些病人在急诊科做处理后,随即由志愿者们推往住院大楼的其他科室。

1号住院大楼一楼,志愿者们已经辟开一条直达门口的通道,担架床可以很快推到电梯旁边。听说要运伤员,其余准备搭乘电梯的人也理解地散开。

地震后,飞机的轰鸣和救护车的呼啸出现在昭通市,不过志愿者的参与、医院中对于伤员的专业处理,让混乱的声音变得和谐。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的场面,无形之中,给刚刚遭受了灾难的人们带来了踏实和平静。(四川新闻网记者 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