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记者周飞作品集《在路上》出版发行
他们是人民的卫士,一往无前,兵心如虹,用壮丽的生命和誓言,将军人的铮铮铁骨镌刻在共和国的英雄榜上。 一部由军旅青年记者周飞耗时10多年,深入部队生活、扎根基层、全景式浓缩了武警四川省总队官兵英雄壮举的作品集——《在路上》正式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作品鲜明反映了武警部队执勤处突、抢险救灾所向披靡的生动场景,刻画出武警官兵将生命融入使命、将橄榄梦融入强军梦的生动实践。
一
“大雨笼罩着古老的都江堰。公元前三世纪,李冰父子在此修建……”新闻有这样的写法,笔者从未想过。
七年前,汶川地震报道中,作者周飞在《解放军报》丁海明记者的启发下开始“对新闻的采访、写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后更是下基层、上一线,穿行于戈壁雪原、地震洪荒,从格式到内容各方面对新闻写作来了一次大洗礼、大突进。而今,当笔者也成了部队的一名新闻工作者,当笔者无数次翻开作者这些年来的心血之作《在路上》,笔者能切身感受到他笔下的文字,独具匠心地雕刻着一个个血性汉子、一幕幕悲壮故事。这些字眼有血有肉,饱满朴实,又镶嵌着一颗颗雀跃的心,鲜明反映出武警部队向着辽阔征程所向披靡的大气磅礴,刻画出武警官兵将生命融入使命、将橄榄梦融入强军梦的生动实践,让人每读一次都会不自觉涌出热泪,而每次固执地擦干眼泪,又有一种苍凉和敬畏油然而生。
“硝烟战火”中的特种训练。图据武警四川省总队
《凉山英魂》、《年轻生命的壮美冲刺》、《北川最后的守望者》、《千万里,兵行蜀道不再难》、《子弟兵,你是生命的船》、《新兵拉练,收容车一无所获》、《生死瞬间,武警队长踢飞夺命枪》……当笔者在感动与敬畏的“心灵余震”中读着这一篇篇仍然透着战火硝烟味、透着军人血性虎气的佳作时,当笔者为这些充满强军兴军正能量、迸射出电花火石般热量的作品所折服时,眼前不禁浮现出作者当年在洪灾地震现场的幕幕惊心动魄和武警部队在改革创新发展征途中的力挽狂澜、砥柱中流。
“凉山卫士”欧德松,在乌斯河大桥上的列车呼啸而来夺人性命时,拼命冲上去撞开紧挨铁轨的小女孩,用生命的最后8秒写下“忠诚卫士对党和人民的承诺”;“攀枝花卫士”杨磊、刘先东,在金沙江里的漩涡张开血盆大口时,毫不迟疑地纵身一跃将跳江轻生的彝族妇女推上了岸,用作为军人的最后一次冲刺证明“短暂青春的绚灿,年轻生命的厚重”。这样的卫士,还有安宁河边“大凉山的儿子”王东海,还有冰河之下“不灭的星辰”孙浩,还有那一次次、人生最后一次壮美的证明:用生命实践承诺的人,心中该有一种何等厚重的情感和信念!这样的故事,还有“北川最后的守望者”,天灾无情,人民有难,军人总是不顾一切地向着危险跃进,向着生命遭受掳掠的绝境吹响战斗的集结号。那是怎样的悲壮与苍凉,怎样的“一座无人之城,一座死城”,然而,在武警官兵守望的土地上,还有望乡台上最后的祭奠,还有废墟区里劫后余生的哭泣与微笑。多难兴邦,军魂不灭,人民不倒,穹顶下的大山,总会有“重新站起来的一天”!
他们是冲锋的号角,剑锋所向,波澜壮阔,用无悔的青春和热血,博浪在国防事业的滚滚洪流。后勤建设中,武警四川总队着眼任务需要,活用现代化后勤理念,通过数百次高原驻训任务的经验总结提炼出运输保障的最佳方案,风雨兼程,千车竞发,在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上雕刻出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硬汉形象”;抗洪抢险中,人民子弟兵勇上前线,众志成城,穿梭于巴中、达州、广安等灾区,搏千里巨浪,救上万黎民,通过无数个抗洪一线的不眠之夜,为驻地百姓搭建起生命之舟,承载着情系人民、忘笔者奉献的“鱼水深情”;新兵拉练中,上百米长的队伍在春雨泥泞、山路崎岖的巴蜀大地急行,风如刀刮,血泡突起,生命近似虚脱,却没有一人喊苦叫累,一句句“笔者能行!笔者不会输!”让收容车彻底记住了他们首战能战、战之必胜的“犟脾气”;抓捕战斗中,军事素质过硬的官兵们领命出征,向着最危险的地域、冲着最危险的歹徒跃进,在追缉战的“白刃战”关头,武警中队长急中生智,在生死瞬间踢飞歹徒手中枪,随之一个干净利落的抱膝压服“刀起头落”,让嚣张跋扈的歹徒记住了笔者武警官兵箭在弦上、一发毙命的“急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