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追逐梦想——记“我回老家上堂课”暑期支教活动

18.09.2014  14:26

  连续几日的暴雨让原本崎岖的山路更加不堪重负,志愿者们跟着大山的女儿——美丽的彝家女孩白美玉再一次走进这片原始而又神秘的森林。原本只需要四个小时就可以走个来回的山路却足足走了小半天,三个小时的长途跋涉,一深一浅歪歪斜斜的脚印,相互搀扶着。放晴的大凉山毫不吝啬的向山外人展示她的美丽。翻过一座大山,前面是条涨水的小河,脱下鞋袜,挽起裤腿,手拉着手,小心翼翼的淌水过河。这样的家访,志愿者们已经记不起是第几回了。

  这样的画面无数次出现在由蒙牛集团、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电视台第二频道联合举办的“我回老家上堂课”的暑期支教活动中。我校三十名志愿者,分成六组,各自奔赴西藏、甘孜、凉山、达州、泸州等地的边远山区乡村小学开展支教活动。志愿者们成为了这个夏天最沁人心脾的一缕清风,播撒爱的种子,追寻最初的梦想。

  我校作为省内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领头羊,学校高度重视,积极主动组织参与此项公益活动。学校办公室、校友会、校党委宣传部、校团委、校招生就业处、后勤集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数学与软件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舞蹈学院18个单位出谋划策,积极沟通配合。

  师大人用一贯的严谨,十分的热情,上下一心,让支教之花绽放在希望的枝头,灼灼其华。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唐文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活动从确定主办到正式出征,短短十天之余,又逢学期结束、期末考试,学校顶住巨大压力,与时间赛跑,事无巨细,面面俱到。为了与选定的支教点取得联系,学校反复多次与支教点学校、教育机关联系接洽,多次深入山区进行实地考察,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反复推敲每个步骤,认真把握每个细节,努力保证支教活动安全顺利的开展。出征的志愿者们则是废寝忘食的讨论教案。学校希望为支教地的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成长,带去希望。

  尽管有来自时间、空间等多方面的限制,但在学校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下,参加志愿者选拔的同学们,下至大一新生,上至硕士博士,来自各个学院的百余名学生,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三尺讲台上卯足了劲,争取这次宝贵的支教机会,应征的志愿者有的展示了优秀的讲课技能,有的带来了精彩的才艺表演,有的带来了生动有趣的手工课程,有的则显示了过人的体育天赋。当被问及为什么想去参加支教时,得到的最多的回答便是“国家和学校培养了我们,是该我们走出去感恩社会的时候了”。在面对你想给支教地的学生带去什么的时候,教育科学学院的孙婷婷引用俞敏洪曾说过的一段话:“人有两种,一种是像草一样的活着,一种是橡树一样的活着,同样接受风雨的洗礼,但草却永远只能长那么高,树却能为人们遮风挡雨,成为栋梁。”师大人的责任,教师的责任,便是倾其所有,让更多的人拥有树的种子。“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经过层层筛选,学校优中选优,来自十二个学院的三十名学生脱颖而出,带着“准教师”的责任和全体师大人的祝愿,在2014年的夏天,奔赴梦想之地。

  陌生的环境,艰苦的条件,志愿者们面临重重困难,但困难的阴霾都被孩子们纯真的笑脸驱散。在凉山,每天的吃水都要在数公里之外一桶一桶的驮;在藏区,严重的高原反应让来自体育学院的男生都吃不消;在甘孜,生活用品的匮乏也给志愿者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因为有爱,有暖,有希望,志愿者们克服重重困难,用专业技能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蒙牛集团和成都电视台的工作人员的好评,更赢得了孩子们的敬佩。来自体育学院的阳光大男孩黄林彬和舞蹈学院美丽的藏族姑娘泽仁娜姆,用爱感染孩子,于是,便有了“感恩班”的暖心故事。她们用实际行动给孩子们上了人生重要的一课,教会她们感恩,分享。相信,那一刻,梦想大树的种子已经深深扎根在了孩子们幼小稚嫩的心房,生根、发芽。

  作为师大人,我们深信,日复一日的做好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便会成就最伟大的梦想。在支教地,志愿者们备课、上课、家访,日复一日,这些看起来很普通的事,背后却是深夜围坐在一张小床上,忍受高温煎熬和蚊虫的叮咬,止住睡意,反复讨论出的集体智慧;课上的每一个环节,小到遣词造句,都是精心设计、反复推敲的结果;一次家访,付出的是几个钟头的时间,十余公里的脚力。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一加一大于二,支教的过程是合作的过程,也是相互磨合的过程,这样才有力量去克服困难,去创造更美好的事物。在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古曲乡中心小学,取水是每天都要做的工作,来回两公里的路程,需要走三趟,山路颠簸,泉水一滴滴洒在路上,炎炎烈日,化作汗水,浸湿了每一位志愿者的上衣。饿着肚子的孩子,井然有序的排着队,一碗米饭,一勺白菜,便是一天的食物供给,没有人挑食,没有人厌弃,志愿者和孩子蹲在一起,享受着这来之不易的餐饭,幸福的滋味洋溢在眉间。

  十五天,三百六十小时,二万一千六百分钟,一百二十九万六千秒,时间这么长,但对于专注的志愿者们,确如白驹过隙,怎么都不够。这次活动,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山区里的孩子,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感受到了孩子们内心的善良淳朴同时也真切的体会到了他们的艰辛与希冀。孩子的心是最宝贵的,他们的课堂不是给予而是分享。短短的支教活动寓教于乐,在孩子们真诚又满足的笑脸中,志愿者读出了成长。活动让更多人看到了山区对优秀师资的渴求,四川师范大学作为省内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领头羊,用一颗服务社会的责任心,承担起培养优秀教师的使命和责任。

  每一棵小树,都需要阳光和雨露;每一双眼睛,都渴望看的更高、更远。简陋的宿舍阻挡不了求知的心,理想的种子,正是萌芽的季节。2014年这个阳光灿烂的夏天,一面旗帜扬过四川,扬过西藏,一路前行,播撒爱和希望,留下了最美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