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

20.01.2017  15:06

 

        □记者 周金泉 刘佳
    “在推进‘三农’工作中,要坚持绿色发展。”“要让青山绿水成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变成金山银山,助推农户脱贫增收。”……今年两会期间,许多省人大代表提出,在毫不放松继续抓好“三农”工作的同时,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与绿色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
依托绿色生态优势农旅融合发展增收
    省人大代表、威远县黄荆沟镇太平村党支部书记刘晋阗建议:“我们要让绿色生态环境成为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有机地融入现代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的收入。
    刘晋阗告诉记者,去年以来,太平村围绕绿色发展做了两件大事。“我们大面积发展彩叶林,发动100余户农户种植了三四百亩红枫。到去年年底,红枫才长到1米多高,就陆续有游人来赏红叶了。而且,今后红枫树长大了还可卖钱。”另外,村里还利用森林覆盖率高、有丰富天然山泉水的优势,鼓励村民发展“家家乐”。同时,村里利用项目资金开挖了7口蓄水池,蓄积山泉水,吸引游人夏天来避暑游泳,光顾“家家乐”的生意。“‘家家乐’、山泉水以及彩叶林和几十亩果树,吸引来了游人,拉动了村里农副土特产品的销售。仅去年,就卖掉土鸡三四千只。”刘晋阗说。
生态生产良性循环实现绿色后发赶超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今年我省要扎实抓好绿色发展,要深入实施大规模绿色全川行动,抓好防沙治沙、湿地保护修复、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对此,省人大代表、阿坝州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何世明深感振奋,因为这也是他平时关注的重点之一。
    何世明在调研中发现,川甘青接合部高原牧区作为长江和黄河源头的“绿色生态屏障”,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等现象有加剧趋势,而且草畜矛盾尖锐,超载过牧严重。为此,何世明呼吁:编制区域发展规划,统筹编制《接合部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项规划。
    何世明还提出,加大草原沙化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草原生态奖补、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项目的中央财政投入,有效保护川甘青接合部高原牧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建立生态、生产良性循环,保障区域生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同时把生态化发展摆在重要位置上,实现绿色的后发赶超。
加大生态扶贫力度让农村享生态红利
    省人大代表、壤塘县城关小学校长色准建议,应在阿坝州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扶贫力度,以保持阿坝州的良好生态。可从以下两条路径逐步实现:
    一要把生态补偿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范畴,给予重点生态红线区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补助、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补助等,加大绿色产业扶持力度,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偿和转移支付补助的力度,通过政策性补偿、技术性补偿提高补偿地区生存造血的能力。
    二要在保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缩小地区差异。要将生态红线转化为生态红利,采取直补方式进行补偿,并逐年提高直补到户,同时在当地农牧民自愿的前提下,可考虑搞试点,将重点生态红线区范围内的农牧民吸收为生态红线区巡护工作人员,以便解决生计问题。
    “发展绿色经济确实有利于我们精准扶贫。”省人大代表、广元市副市长吴桂华建议,相关机构部门在配套政策、项目规划、资金投入、土地供给、招商引资等方面,对广元市的生态康养产业给予支持。“同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设置审批的绿色通道,支持养老机构开办老年病院、康复院、医疗室等医疗卫生机构,并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
    “宣汉东北部的巴山大峡谷景区,可以深入挖掘巴人文化,积极探索‘景区带村’旅游扶贫模式。”省人大代表,宣汉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方勤建议,对当地的生态和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和保护。从政策层面,在当地的旅游开发用地、规费征收、劳动力安置、及项目开发补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以解决招商落地难的问题。在建设资金方面,国家和省级层面可以政府贴息贷款的方式予以一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