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07.01.2016  18:45
[全面创新改革·民生新政] 让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我省在推进民生改善工作中最直接、最生动、最温暖的诠释。

四川被列入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后,“钱袋子”更多地向民生倾斜,制定了一系列“惠民大礼包”:到2020年建24条出川高速路,出川铁路增至15条;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制度,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建立严密高效、社会共治食品安全治理体系……这些民生新政将给百姓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如何让全省人民在创新改革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我们听听掌管全省教育、卫生、医疗、扶贫等部门负责人的解读。

藏区最美的、最有人气的地方一定是学校

教育新政:“十三五”期间,四川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实现困难学生帮扶全覆盖;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9+3”免费教育计划,实施民族地区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

在阿坝州阿坝县求吉马乡,有一个叫扎西泽郎的藏族孩子,曾经他在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后,由于家庭经济问题,在家待业。不久阿坝州实施了15年免费教育,这个孩子顺利到了内地的中职学校学习。毕业后,参加了阿坝州事业人员的招聘考试,被阿坝县垮沙乡政府录用,工作以后这个孩子家就有了固定收入,家庭面貌焕然一新。

这个故事由省教育厅厅长朱世宏亲口讲述,主人公扎西泽郎生活的改变正是得益于阿坝州实施的15年免费教育政策。

按照全省部署,四川将从2016年春季学期开始,在全省民族自治地方的全部51个县全面实施15年免费教育,孩子们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的就学当中,不交保教费和学杂费就能够上学。

朱世宏介绍说,在民族地区,除了公办教育还有民办教育,如果你的孩子在政府教育部门批准设立的民办学校读书的话,政府也会按照对公办幼儿园和普通高中政府财政补贴的标准给予等额补助。有一些民族地区的民办学校,如果它的收费标准高于公办学校,家长们只承担高出的部分。

惠民的教育政策在民族地区很受欢迎。“现在藏区农牧地区教育事业一片兴旺,如果我们到藏区去,看到最美的、最有人气的地方一定是学校。”朱厅长动情地介绍道。

使基层百姓就近得到专家诊断治疗

医疗新政:“十三五”期间,四川将建立起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

现在越来越多的百姓得病后舍近求远涌进大城市、大医院,使本来优质资源缺乏的省级大医院医生,花大量时间接诊普通病、常见病,让本来该在大医院及时就医的危重疑难杂症病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省卫计委主任沈骥谈道,在这个格局下整个医疗负担明显增加,最终受害的是病患者。

为了改变这个状况,从2014年10月开始,我省在全国较早的推行分级诊疗制度,“一年下来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开始缓解,而基层诊疗量上升,四川总的医疗费用控制趋于向好。”沈骥表示,从社会抽样调查来看,广大基层群众很欢迎分级诊疗制度。

让全省各族人民病有所医,是省委、省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特别关注的点。目前,四川在医疗卫生方面的短板仍在民族和贫困地区。“到2020年,四川人如果没有基本健康保障,算得上实现全面小康吗?”沈骥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政府的决心。

通过实施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我省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接下来我们加大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定期义诊,形成‘三驾马车’体系,把优质资源直接送到农牧民身边。”沈骥说,“十三五”期间力争实现100%的民族地区县级医疗机构远程医疗硬件建设,提高远程医疗使用的频次,使广大基层老百姓就近得到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内地大医院专家教授的诊断治疗。

资金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倾斜投入

扶贫新政:“十三五”期间,农村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绝对贫困,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全面小康,意味着经济与民生共进,不仅要对困难群众“兜底”保障,还要“精准”扶贫。四川在扶贫攻坚上如何发力?记者采访了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

记者:“十三五”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是否会增加,四川扶贫攻坚有怎样的变化?

张谷:“十三五”期间财政资金会大幅度提高。比如10个专项扶贫方案,省级以上财政资金就要投入1400多亿元,地方各级财政也会有所增长。除了新增财力以外,财政上还会调整结构,调节存量资金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倾斜投入。

记者: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在我省如何推进?前段时间达州召回了一批第一书记,是否会对他们启动问责程序?

张谷:目前正在完善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信息平台,基本要求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卷、省有库,并一层一层衔接,联网运行,可公开查询。现在不仅达州市有撤回第一书记的情况,很多市(州)都有这种情况。对于那些不称职、不合格、不作为甚至乱作为的驻村干部和第一书记要坚决撤换,而且严肃处理。在对驻村帮扶干部和第一书记严格管理的同时,省委、省政府也从生活上、工作条件上给予了充分的考虑,鼓励扎根基层、扎实工作。有这样一套严格的制度后,驻村帮扶精准措施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记者:到2020年全面实现380万贫困群众脱贫和88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摘帽的贫困县后续政策和措施有哪些?

张谷:总的来说,贫困退出和摘帽总的原则是“怎么进来怎么出去”。目前我们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精神,结合四川实际正在制定贫困对象退出机制文件。这里面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程序。比如贫困县的退出,就是贫困发生率要低于4%以后才具备摘帽的条件。同时,贫困县“摘帽”以后,我们省里面还将保持扶贫政策不变,扶贫投入不减,以巩固脱贫的成效。

展望“十三五”,一幅幅“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崭新生活画卷将在巴蜀大地铺开,让百姓拥有更强的获得感,不再是夜空中的那颗星,梦想与现实的距离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