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梦想照进现实

30.05.2014  10:08
作者:张俊贤 来源:成都校区新闻信息中心

 ——四川农大倾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作为拥有100多年办学历史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四川农大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人才培育工作置于中心地位,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力度,为学生构筑多元发展成才体系,不拘一格培育人才,打造了一个属于青春的梦工厂。

  “我特别感谢我的母校四川农大,让我得以绽放自己的光芒,实现自己的梦想。”收到剑桥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后,资环学院2014届毕业生梁雪婷心中充满感激。从四川农大到剑桥大学,实现了让人惊艳的跨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不只是梁雪婷,在四川农大,许多的学子或者已经与自己的梦想亲密接触,或者正在朝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努力,演绎出青春昂扬的旋律。

   毕业学子佳音频传

  临近毕业季,四川农大校园里不时传来毕业学子的佳音,格外振奋人心。

  ——保研的、考研的学子铆足了劲儿,进入剑桥、北大、清华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越来越多,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农学院农学专业王小康被保送为北京大学直博生;艺术与体育学院广告学专业李诗以专业方向初试、复试和总分均为第一的成绩被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学方向)录取;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张津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为硕博连读;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魏岚接到英国爱丁堡大学药物研发与转译生物学专业硕士录取通知书;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曹晓琼被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食品与自然学院录取为硕博连读生;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李丹华收到欧洲最负盛名的商学院——法国北方高等商学院录取通知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2010级02班考研成功率达55.17%,全班29名学生就有16名成功考取研究生,被誉为“最牛考研班”……

  ——就业的学子频频展现功力,在异常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经济管理学院金融学毕业生薄东在近1:100的比例中考上外交部财政司国家公务员,他还同时接到4所国外大学硕士录取通知书。在“最难国考”的银监会系统考试中,邱绘桦、陈雷等4名学子榜上有名。凭借着本科期间发表的SCI论文,因其扎实的专业功底,农学院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的陈星秀被美国辉瑞制药、礼来制药、法国赛诺菲-安万特等多家国际顶级制药企业相中……

  ——创业学子利用所学,在商海大潮中见证自我的成长。经管学院应届毕业生钟明洁大二就开始自主创业,在绿色生态农业食品方面已小有收获,让人难忘的是他在4·20的地震时,用他创业所得20万元购买救灾物资第一时间送到灾区。动科学院水产养殖专业毕业生杨海,目前回乡成功注册了海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他计划采用公司+合作社+行业协会+基地的运作模式,为成都市场供给鱼类产品,同时带动周边养殖户致富……

  这一长串沉甸甸的收获都与学校提倡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息息相关,学校把学生的成才放在首位,为实现每一个学子的梦想构筑舞台。

   构筑多元发展成才体系

  从2009年起,学校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实施教育质量推进计划,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为人才培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学校确立了“分类培养,因材施教,强化实践,注重创新,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注重创新能力、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科研兴趣培养计划、专业技能提升计划、大学生文化素质提升计划和创业实践支持计划,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为给同学提供多元化发展空间,学校在园林、园艺、英语、财务管理、金融学等21个本科专业开展“双学位”教育,广泛开展辅修专业教育。

  “来到川农大之前,我觉得自己是只蜗牛,怎么爬都与成功失之交臂。而川农大,让我这只蜗牛学会了奔跑。我没有停止继续做一只奔跑的蜗牛的梦。” 城乡建设学院工程管理2011级周翊君的大学生活异常充实,在专业课程之外,她修学了英语双学位,申请参加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此外,她还是校园之声广播站“大观人生”的专栏播音员,也是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组织者、校园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队友共同编排的创新舞台剧拿到了二等奖。丰富的经历成就了她的精彩大学生活,她成功地站上了川农学子最高荣誉——优秀学生标兵领奖台。

  “得益于学校、学院提供的良好条件,我有幸参加了科研兴趣培养实验及大学生科研创新性实验,并明确了自己的科研兴趣。”凭借在学校锻炼的科研素养,农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张碧波拿到了同济、浙大和清华三个大学的推免研究生资格。

  动科学院唐刻意发表的SCI论文《猪精子冷冻保存过程中甘油对细胞凋亡信号通路的影响》,也是其参与的大学生科研兴趣计划项目“猪精子冷冻过程中的细胞凋亡信号途径研究”的成果。

  成为一名高级GIS工程师是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曾旭婧的梦想,利用学校提供的科研机会,她大三的时候参与到国家级项目“阿坝州耕地地力评价”中,在理论联系实践中,不断朝自己的梦想努力。去年她参加的全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基于GIS的郪江流域土壤有机质和全氮的空间分布研究》,获得了省级立项。

  据统计,近五年来,学校投入经费1000万余元,资助创新项目1344项,学校学子参加“挑战杯”、数学建模等竞赛获全国性奖励44项,获省级各类奖励137项。越来越多的学子在参与实验中、在投身实践中,触碰自己的梦想。

   农业大学的文艺范儿

  让学子全方位发展,并不仅仅局限于科研学术兴趣的激发,它还蕴含对多姿多彩生活的感悟中。

  5月,备受关注的微电影大赛刚刚结束,学子们展示出来的拍摄能力获得了影视学院的专家评委的高度认可,还沉浸在光影带来的青春感动中,由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吴美莲率安庆再芬黄梅剧院带来的《女驸马》又在成都校区麦立方上演,四川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雅安校本部也让观众体验了一把经典艺术的魅力。

  在四川农大,迎新晚会、校园歌手大赛、微电影大赛、主持人风采大赛等文艺活动已经成为校园的品牌活动,教师个人音乐演唱会、爵士舞专场表演、话剧专场表演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轮番上演,为学校增添了不少文艺气息。学校拥有10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舞蹈、书法、摄影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而艺术体育学院则充分发挥专业所长,丰富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如今,“校园百人大众健美操推广”活动,填补了学校“周末文化广场”空白,直接参与学生达到3000余人次,网络点击率达到2万余次;每周四下午在读书公园开展的“太极文化推广”活动,已经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近年来,学校每年投入专项经费100万元加强学生文化艺术教育,制定实施了文艺骨干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政策,让艺术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而今,艺术团共建有管乐、民乐、舞蹈、戏剧、演唱等12个艺术类别团体,他们成为学校文娱活动的活跃分子。学校还从白俄罗斯皇家音乐学院、厦门大学、四川音乐学院等院校引进音乐和舞蹈专业人才,充实到艺术团的指导教师队伍中,不少同学在艺术表演中也崭露头角。尽管是进入大学才开始正式接触京剧,戏剧分团京剧部成员、园艺学院茶文化专业大四学生郑斯林却成为我校第一个走向中央电视台艺术荧屏的学生,获得了全国“大学生戏迷秀十强”。“在多姿多彩的大学里,你只要能认真对待自己的爱好,就会在它身上获得好结果。”郑斯林深有体会。

  各种各样的活动也激发了学子的潜力,让他们充分感受到青春的活力,体会到自我成长的喜悦。优秀学生标兵、食品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2011级兰景尧,不仅在专业上颇有收获,爱好广泛的她还参加了KID街舞社,并创建了雨泽书法社,“可以说,我是一个在各种活动中寻找自我的人,因而收获了很多自我突破的快乐。”兰景尧说。

   让优秀为青春领航

  5月28日,动科学院杨明耀研究员为学子做了一场报告,分享了他体会到的“科学之路的艰辛与享受”。杨明耀研究员曾在剑桥大学工作12年,于2012年回到母校四川农大任教。近年来,四川农大加大优秀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让优秀教师成为学生梦想的引领者。

  无论是来自哈佛大学的青年教师唐茜子,还是留学美国十多年的归国学者王文明研究员,以及近年来学校大量引进的海归学者教会学子们敞开视野做学问。在2013年捧回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的程安春教授、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周小秋教授、长江学者吴德教授等则教会学子们坚持不懈的重要。在影响因子高达35.2的国际顶级学术杂志《自然—遗传》发表论文的80后教授李明洲、拿到国家973青年科学家项目的80后教授王际睿、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80后教授卢艳丽等,则教会学子们自信果敢的品质。

  “受李明洲教授事迹的激励和自己对生命科学的好奇,在过去两年里,我参加了两个学术项目,发表了4篇优秀学术论文。”学生标兵王国松的经历正是这种优秀折射效益的体现。

  除教师的榜样作用外,学校还充分挖掘学生榜样的带动作用。学生表彰大会、优秀学生标兵报告会、优秀大学毕业生成才报告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优秀事迹风采展等为精彩的大学生活提供了路径。

  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四川农大抒写精彩的青春篇章,保送北京大学、以共同第一作者在影响因子32的世界顶级期刊Cell上发表封面文章的舒健;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提前毕业并考取美国康斯威辛硕博连读的段辉辉;自主创业、荣获“2010十大最具创业精神的大学生”的刘可成;以全球最高分通过2012年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全科考试的汪洋……在学弟学妹们眼里,他们是光辉的存在,激励着他们在追梦之旅上阔步前行,而正在成长的一代,又将成为新的传奇,召唤着后来者不断向前,为梦想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