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生活”在彝区土地扎根开花

04.06.2014  12:35

产业发展、基础提升、环境改善、素质提高、陋习改变。”自2010年4月开展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以来,喜德县坚持以扶贫攻坚、改善民生为重点,以“板凳工程”为切入点,以“七抓七促、整体推进”为工作思路,特别是通过灾后恢复重建、彝家新寨建设,积极引导了广大群众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全县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提升、生活方式得到转变、环境卫生得到改观,彝区新生活运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以彝家新寨建设为入手

 

转变群众生活方式

 

破除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改变上千年的行为习惯,养成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喜德县对五合村、四合村、民主村、新村村等彝家新寨建设过程中采取尊重自然,因地制宜,体现田园山水,突出民族风格方式。注重社会宣传和典型宣传,不断创新宣传手段、方式和内容,推动个人清洁、公共卫生、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课堂。加大毒品犯罪、艾滋病、赌博歪风等方面的危害教育,加大孝老扶幼、卫生光荣等移风易俗的宣传,通过反复的宣传、反复的引导、增强群众自觉参与意识,将政府的倡导变为群众的自主行为,转变了新寨中彝族群众的生活方式。

 

以“五进彝家”活动为抓手

 

树立科学健康文明新观念

 

巩固和深化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要以科技进彝家、文化进彝家、教育进彝家、卫生进彝家、文明进彝家“五进彝家”活动为抓手。在新生活运动中,该县积极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教育引导彝区群众切实树立厚养薄葬,勤俭持家、婚姻自主的新观念。

 

该县组织宣传部、农业局、司法局等相关部门深入乡镇、村组加大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树立男女平等、少生优生等文明婚育观念,推动新型婚姻家庭的建立,逐步转变高额身价钱的现状;组织人事、纪委监察等部门制定相关制度,规范领导干部、公职人员和共产党员行为,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改善;人大等权力机关,在法规层面上,制定具有约束性和可操作性的条款规定,有效制止买卖婚姻,特别是高额“身价钱”问题。

 

同时,大力推行“孝女、孝媳、孝子、孝婿、好母亲”评选表彰活动,大力弘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倡导对老人厚养薄葬,婚丧从简、移风易俗,努力实现让广大彝区人民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以“板凳工程”为切入点

 

帮助改善生活条件

 

进一步结合“挂包帮”、“板凳工程”、彝家新寨建设的开展,帮助彝区群众改善生活条件,为摒弃陈规陋习、养成良好习惯奠定物质基础。

 

该县加大投入,从解决彝区群众实际生产生活困难做起,不断拓展帮扶内容,增添帮扶措施,提高帮扶成效,让更多的彝区群众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的生活。该县各相关部门在深入开展扶贫工作的同时,积极对接、认真落实州委为该县制定的各项民生工程项目,以项目实施为契机,全面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新村建设、彝区免费职教、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平安喜德建设等各项工作,推进彝区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为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构建公平和谐的社会秩序,努力实现彝区稳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凉山日报记者 龙明云 阿西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