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困难群众住有所居

25.11.2014  13:06

  10月14日,走进仁和区农园巷10号2幢一楼一户人家,两室一厅一厨一卫,虽然房屋面积不大,但布局合理,结构紧凑,功能齐全。

  “多亏政府分了这套50平方米的廉租房,让我们一家4口有了安身之所。”女主人晏溶雪感慨地说。

  晏溶雪今年40岁,离异后带着女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她的父母都年过70岁,母亲患有重病,家庭经济拮据。晏溶雪说:“我现在打工一个月挣1000多元,女儿在读初中,一个月生活费至少要300元。要想靠我们自己的力量买房是绝对不可能的。

  以前,一家人都是在外租房住,一屋一厨每月房租300元,一住就是5年。

  “能住上廉租房是一家人多年的愿望,如今,这愿望终于实现了。今年1月22日拿到钥匙,26日就搬进来,一家人开开心心地过了个春节。”晏溶雪满意地说。

  和晏溶雪一样,今年3月搬进廉租房的刘女士说:“房子设施齐全,直接搬进来就可以住,每月只需交50元的租金,一家3口再也不用为租房发愁了。

  在仁和镇沙沟社区,仁和区共建有4幢185套廉租房。这里交通便利,小区健身娱乐设施齐全。

  为了让低收入群体住有所居,近年来,仁和区委、区政府不断加大“百姓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建立健全了以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公共租赁住房、棚户区改造保障制度为重点的政策体系,以此改善城镇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环境。

  截至今年6月底,全区已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11619套。其中,廉租住房808套,公共租赁住房608套,经济适用住房789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2313套;实施廉租住房租赁补贴7023户、16934人次,发放补贴资金1155.52万元。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深入基层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针对部分群众对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需求,决定今年新建保障性安居工程787套,总建筑面积6.53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1.55亿元,包括公共租赁住房307套,城市棚户区改造480套。

  为顺利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仁和区将旧城改造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结合起来,倒排工期,责任到人,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加快实施五交化、市农林科学院至国营林场总场片区、市运业公司五十一宗地、仁和邮政局片区旧城改造;启动了仁和民族中学旁棚户区改造、仁和镇莲花村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加快111套新建公租房和原攀昆联合带钢厂棚户区333套安置房的回购工作。

  “为确保工期,我们加强监督检查,严格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执行有关建设标准和督查制度。”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该区已建成入住廉租房1300余套,今年将建成待分配的廉租住房房源492套。目前,各乡镇申请廉租住房的家庭约有280户,今年年底前完成廉租住房的申请分配后,全区基本实现廉租住房家庭“应保尽保”。

  同时,仁和区将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范围,将预计剩余的约200余套廉租房房源纳入廉租房和公租房并轨运行管理,切实解决无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

  今年,区政府主导建设的111套公租房将进一步加大对住房困难人群的保障;新建307套公租房用于解决企业196户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新建48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用于解决原制药厂、原十九冶机械厂和原攀昆联合带钢厂等改制企业部分职工的住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