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梦想成真

15.05.2015  10:41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都有着同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能像城里人那样,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然而,由于城乡分割,传统城镇化靠着农村,又甩开农村。农民工用一滴滴汗水,筑起一幢幢高楼,却只能一群群蜗居在简陋的工棚,每天思念着留守在远方的妻儿。反思“物的”城镇化,四川更坚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四川新农村建设的新常态,它的提出,有一个实践认识的过程。
    2013年5月,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三大战略”“两个跨越”的重大部署,更加重视城乡统筹。6月,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会,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提出建设幸福美丽新村。9月,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意见》。10月,省委书记王东明到川东北片区农村调研,提出全面建设幸福美丽新村。2014年12月,省委、省政府形成了《四川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行动方案(2014—2020年)》。
    目前,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已在全省上下形成共识,正在各地全面展开。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业兴,家富,人和,村美。
    业兴,是基础。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旅结合,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把产业发展起来,让农民拥有创业就业、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使主导产业成为农民家庭收入的重要来源。农民有事干有钱赚,才能安居乐业。
    家富,是根本。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标准。而且强调共同富裕,让农民都“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
    人和,是关键。农民人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实现 “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公共秩序良好,家庭和好、邻里和睦、社会和谐。
    村美,是形象。以文化为魂,体现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乡风美、生活美,充分展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农耕文化、山水生态和田园风光。各美其美,农村才充满生机和魅力,才能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市民休闲度假的乐园。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全面完成新村建设历史性任务,“新建、改造、保护”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建成幸福美丽乡村3万个,力争3.5万个,占全省行政村的80%以上,全省农村基本达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建设目标。在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启动了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
    扶贫解困行动。全省还有500万贫困人口,集中在秦巴山、乌蒙山、高原藏区和大小凉山“四大片区”。省里提出,要把扶贫解困作为新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扶贫解困行动是要以“四大片区”为主战场,攻坚破难。要分类推进彝家新寨、藏区新居、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四大新村”建设;统筹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创新探索农村廉租房建设。
    产业提升行动。农业基地初具规模,但经营粗放,竞争力不强。产业提升行动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要推进规模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推进机械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推进信息化,实现消费导向;推进品牌化,提高市场占有率;推进多功能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
    旧村改造行动。省里提出,要把旧村改造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成败之举。旧村改造行动是以行政村为单位,加快改造旧村落。要推进基础设施进村入户,建设“1+6”公共服务体系,实施旧院落“三建四改”。
    环境整治行动。它以绿化、净化、美化为追求,由治理脏乱差入手,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包括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梳理沟渠堰塘,搞好院落整治,建设“微田园”,搞好农村生态细胞创建。
    文化传承行动。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文化传承行动是要挖掘文化底蕴,传承耕读文明,繁荣农村文化。这就要求把耕读文明的元素、符号和故事,融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包括名镇名村及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开发,本乡本土传统文化的弘扬,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的创建。
    实施五大行动,必须把握规律性、讲究科学性、强化主体性、体现多元性、注重协同性。
    从各地实践看,要把握好村庄演进规律,正确处理好村庄与城镇、村庄与产业、村庄与自然环境、村庄与历史文化以及村庄与政府的关系。要搞好乡村建设规划,让农民参与全过程,注重特色,一张图纸绘到底。要在尊重、引导、激励、支持、组织和维护上,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要发挥财政投入的撬动作用,激励农民投入,引导企业投入,撬动金融投入如何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村建设。要创新推进工作机制,通过目标管理、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动态管理,形成整体合力。
    可以说,幸福美丽新村建好了,现代文明就能辐射到农村,促进城乡一体化,留守的农民就能就地就近城镇化了。让千千万万农民梦想成真,正是“人的”城镇化的题中之义。
    (作者系省委农工委新农村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