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产品到网上去飞
让农产品到网上去飞
农业如何与电商成功嫁接,仁寿到浙江取“真经”
□本报记者 颜婧
淘宝在“双11”创下的571亿元交易,让另一个潜在市场的轮廓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广袤的农村。“571亿元与农村市场关系不大,但这正是未来的爆发点。”
机遇在前,如何抓住?,决定全域发展电子商务的仁寿县,组织30余个乡镇负责人共70多人,前往浙江省寻找答案。
11月18日和19日,他们来到有着“淘宝县”之称的丽水市遂昌县。与众多网销小商品县城不同,遂昌电商主攻当地农副产品,农民也习惯网购工业品以及农资产品。农业如何与电商成功嫁接,便是仁寿此行最想取到的“真经”。
问:地广人多怎么搭“骨架”?答:四大制约要一一破解
“我们村民,没有错过‘双十一’。”遂昌县网店协会创始人潘东明很骄傲,通过辐射到村的电子商务服务站,遂昌山里农民,实现在家门口买卖东西。
“给儿子抢了两条裤子,丈夫买了一套西装,总共花了600元。”遂昌三仁乡坑口村村民徐春花是不会上网的“网购达人”,她不会操作电脑,但村里的电子商务服务站有人帮她。这样的站点已在遂昌203个村全覆盖。
“服务站建在哪里?怎么建?物流怎么解决?……”仁寿县景贤乡副书记唐菊英说出了大家都关心的“起步问题”。潘东明说,90%来考察的,几乎都会问这些问题,“总的来说,有四大障碍制约着电商在农村的发展。”他称,物流快递不畅、懂电脑的人缺乏、宽带设施不普及、网购退换货难,“你们回去就一一突破吧。”
遂昌的办法是:在每个乡镇、村,设立一个服务站,“可以是村里小卖部、农资社、合作社等,培养至少1个会‘淘宝’、微信的人、配备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和电视,这就是初步的‘骨架’。”从去年起,遂昌开始了“升级版”打造,即整合所有服务站,打造具有综合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赶街网”,“相当于农村版‘淘宝’。”
在该县坑口村,记者看到村里小卖部内,墙壁上的大屏幕彩电,随时显示着网上的各类商品,不懂电脑的村民可以请老板帮其下单。村民林秀灵还把自家冬笋带过来,挂到赶街网上卖。“价格比我自己背去县城卖给批发商,每斤还高两块。”“站点、人员,让农村具备‘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功能。”有启发、更有共鸣的仁寿县商务局局长黄尚友告诉记者,仁寿今年也开始从“人”下手,广泛开展电商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和进学校。
问:农副产品怎么卖?答:互联网思维必须贯穿始终
遂昌作为农村电子商务模式的输出者,正被越来越多的西部省市模仿。“赶街网”数据显示,车厘子、生态梨、大闸蟹等生鲜产品,已成为城市人口网购的重要类别,每年都有30%的数额增长。在遂昌县城的“赶街网”实体店内,记者看到包括大米、红豆糕、炭烧花生等近百种农副、农资产品,它们包装小巧、精美,能够引起人的购买欲。
“电子商务,互联网思维更重要。”“赶街网”工作人员王翀表示,包装、营销都和以前不一样了,“比如我们的优质大米,不再是村民挑起扁担就来卖,它需要现代审美的包装。”此外,生鲜产品的品质把关和类别挑选尤其重要,“一方面,由‘赶街网’选定长期合作伙伴,另一方面,服务站承担起质量初步把关的责任,并输入追溯系统。”
这个建议让仁寿“不知火之乡”、河口乡代表唐宏连连点头:“我们村的不知火,被仁寿列入进驻京东‘仁寿馆’、一号店的产品后,确实大变样了!”此前,他和很多村民一样,对“包装”想不通:“卖了这么多年果子,上网还整那么麻烦。”这下全明白了:“光看外表,就被人家的产品比下去了。”
仁寿西南网贸港总经理卢元国告诉记者,电商增长点出现在农村已是共识,且“到了一个抢占口岸的时间点。”据透露,今年底,仁寿将牵手西南网贸港、京东,在该县首批建设100个电商服务站,并配备对应的人力和硬件,“先让农村群众树立网上营销与消费的新观念,再借鉴‘赶街网’模式打造仁寿的‘赶集网’。”
(本报11月19日 发自浙江丽水)
编后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不仅能降低农产品销售成本,更能通过网络的杠杆,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角度来看,仁寿县组织乡镇负责人到遂昌县借脑取经,为农业如何与电商成功嫁接寻找答案,走出了为农民通过网络销售增收的第一步。
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中,不仅需解决电商搭台者等方面的问题,还需政府部门建设好电子商务环境,根据实际需求打造网上网下联动的平台服务体系,比如完善基础设施,解决边远地区网络宽带障碍,改善物流和交通条件,搭建农村快递配送网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