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投入25亿 让全市适龄孩子“上好学”
本网讯 (记者 陈杨 郑钧太 吴岷迅 )不管农村还是城镇,让全市所有适龄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优质教育资源。8日,市委、市政府联合出台《关于统筹城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县(区)、各部门加快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全市所有适龄孩子从“有学上”到“上好学”。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2017年全市化解“超大班”
意见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合理布点,小学低段就近入学、小学高段及以上教育相对集中”的原则,各县(区)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县域新村总体规划科学编制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缓解“择校”矛盾,化解“大班额”问题。
到2017年全市中小学班额控制在国家规定班额内。
永久性保留的村小应按要求建设标准化村小。
到2017年,所有建制乡(镇)中心小学、单设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全部具备比较完善的寄宿制条件。
各县(区)城区要确保每年新建2所以上规模适宜的标准化小学或初中,5年内基本满足城区学生入学需求。
2013年,基本实现村小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2017年,接通教育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100%,基本实现乡镇以上学校多媒体设备“校校通”、“班班通”;2020年,建成覆盖城乡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人人通”。
公办学校(含幼儿园)建设用地由政府无偿划拨,教育建设等相关政策性费用减免。新建居住区、旧城改造和新建“巴山新居”,配套建设好教育设施。
■村小教师每月补贴500-1000元
县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统筹使用本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域内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可互补余缺,空编率原则上不得超出1%。
2014年底前解决现有代课教师问题,不新聘代课教师。
对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学校,按照工勤人员与学生人数1:100的比例(学生少于100的按100人计算),核定学校编外聘用食堂工勤人员数,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落实,不挤占学校现有公用经费和营养膳食补助资金。
增加教师培训经费,对班额不足45人的村小及教学点,按班配备编制,足额配好村小教师,实行农村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定向培养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或支教的经历。
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村小教师按每人每月500-1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公办学校人事改革向校长和老师放权
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和学区联盟,完善校长负责制,落实校长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中的决策、人事等权利。
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校务会议、教师人事争议处理制度,保障教师参与治校治学的权利。
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任期制,校长的选拔任用引入竞争机制,听取全体教职员工及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反映和意见,择优聘任。
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聘任,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校长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聘任。
■教育均衡发展首次纳入政府目标考核
将民办教育纳入市、县(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为市、县(区)政府工作职责。
大力支持和扶持民办教育发展,新建、扩建民办学校(含幼儿园),按公共教育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教育用地不得改作其他用途,各县(区)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公办学校教师到民办学校(含幼儿园)支教。各县(区)政府“一把手”是推进县域内统筹城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市、县(区)财政新增财力优先用于教育。
市委、市政府将统筹城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对县(区)党委、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不力、未按期完成年度教育目标任务的实行问责追究。
26次修改终成稿破解我市五大教育"瓶颈"
该《意见》的出台有着怎样的背景?对我市教育事业将带来哪些长远影响?巴中晚报记者了解到,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直接指导下,先后经过26次较大修改,才最终成稿。教育专家表示,该《意见》直面巴中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打破常规,最终达到破解教育“瓶颈”。
市领导亲自参与历经26次修改
“《意见》经历了26次较大的修改,最终定稿。”全程参与了该《意见》起草的市教育局计财科科长、项目科科长杜平介绍,别看《意见》仅3000多字,但是浓缩了多位市主要领导、市级各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和心血。
李刚、周喜安、陈兴国、李映、袁闻聪等市领导曾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文稿起草工作汇报,并作出指示,市政府还召开常务会议,对《意见》进行了讨论。同时,广泛听取县(区)教育局局长、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学校校长和教师对《意见》起草的建议;多次反复征求财政、人社等部门的意见,经过26次较大修改终于成稿。
打破常规解决五大教育“瓶颈”
据了解,目前我市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存在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学校布局调整、师资不足、教改深化、办学多元化等五大“瓶颈”,《意见》就是直奔这五大难题去的。
资源总量不足和农村学生向城区加快转移。据测算,我市学校占地差326万平方米;校舍差173万平方米;巴城及县(区)城区大班额2013个,其中“超大班”1260个。全市村小(教学点)1749个,学生4万人,校均22.6人,城区“超大班”和农村“超小班”矛盾突出。
同时,城镇化步伐加快导致城乡学生结构变化,目前全市学生63.8万,其中城镇23.7万人、农村40.1万人。预计到2020年,城镇学生数将首次超过农村,对教育资源的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市城乡学校布局还需要进一步调整,一些薄弱学校需要改造。全市教职工缺口还有近4000人,优秀教师缺乏且呈单向外流趋势。教师总量不足,城乡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全市仍有代课教师2276人,主要集中在农村。
《意见》将对我市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意见》打破了不少机制、体制上的制约因素,有不少是首次在我市提出。”杜平介绍,比如明确小区修建教育设施;明确义务教育阶段食堂人员为财拨工勤,这也意味着不允许食堂承包。
“该《意见》的出台,是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重大战略部署在教育事业上的具体体现,为我市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重点,意义重大而深远。”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赵建仁表示。
赵建仁说,《意见》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教育事业的真正关心和支持。对于当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瓶颈”,《意见》从体制、机制上超常规的破除,保证了全市教育事业的突破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使城乡学生均能平等的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正在加快实现,惠及了全市群众。“我们将认真按照《意见》要求,及时细化落实,严格督促到位,确保《意见》这一‘蓝图’早日变为现实的发展成果。”
新闻延伸五年内全市教育需投入25亿元
按照《意见》要求,需要从各方面加大全市教育的投入。巴中晚报记者了解到,相关专家组对意见中的相关目标需投入的资金进行了测算。从今年至2017年的5年时间内,全市在教育方面需要投入约25亿元,基本集中在基础教育方面。
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占了投入的绝大部分。到2017年,按测算,全市需新建城区小学校舍30万平方米,需资金约12亿元;需新建城区初中校舍24万平方米,需资金约9.2亿元,以上建设共需资金约21.2亿元。土地所需资金12.9亿元由政府无偿划拨。
到2017年,改造100所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需资金2亿元;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宽带接入率达到100%,需资金约500万元,基本实现农村中心小学及以上学校多媒体设备“班班通”,需资金约1亿元。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营养改善计划至少需补充工勤人员3100名,需工资7750万元;还有村小教师岗位津贴、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等。据悉,这些费用的来源,除了财政解决外,还将通过市场运作和县(区)配套等办法分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