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讨论“完善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不光分钱袋子 还要做大钱袋子

19.01.2019  13:01

  “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干强支壮是基础,五区协同是关键。要夯实基础、突破关键,首先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新机制如何建?政府工作报告在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中明确提出“完善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用财税金融手段,将各区域紧紧联系在一起。

  “完善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将是财政今年支持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举措之一。”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透露。怎么看待这一机制,建立的突破口在哪里?部分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表达了他们的看法。

  看必要性消除区域隔阂 放大合作效益

  为何要建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认为,这是打消区域协同顾虑,消除合作障碍,促进要素跨区域流动的关键所在。

  省人大代表、巴中市财政局局长王良钊举例,“十三五”期间,该市在699个贫困村实施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产生的节余指标流转到成都等地,节余指标预计可变现236亿元。“既支持了成都发展,也有力地推动了巴中脱贫攻坚。

  “从地区历史经验看,城镇化率超过一半后,经济发展的区域布局方式会逐步从集聚向扩散转变。”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教授陈健生认为,当前我省城镇化率已超过50%,正是重塑经济地理的“窗口期”,抓住这一机遇的关键在于做好区域协同时的利益分享。

  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能消除地区壁垒。目前,我省不少地区和部门形成“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其核心缘由在于利益诉求不同。“比如城市规划重复,建设项目同质化,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如果区域利益能共享,就会打破因行政区划不同而出现的地区壁垒。”省政协委员、西南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主任秦启荣谈到。

  该机制也有利于放大合作效益。按照“一干多支”要求,环成都经济圈属于“多支”中的“一支”,与川东北经济区等“三支”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有合作就意味着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使各区域特征与产业链、产业体系分工相适应,这样的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才可持续。”省人大代表、宜宾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林世全认为,“不能只把眼前的钱袋子分了,还要考虑如何实现1+1>2,一起把钱袋子做大。”

  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也利于突出各区域的差异化优势。林世全认为,从“五区协同”来看,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是建设现代经济集中发展区,和其他四个经济区分工不同。不同区域利益要实现共创共享,必然要求其发挥比较优势,错位发展。

  谈突破口成都应“辐射带动”市州要“互通有无

  目前,在该机制建立上,成都已在探索“存量不动+增量分成”的区域利益分享模式,即市州企业将总部搬迁至成都后,企业原有的税收仍留在该市州,在此基础上做的增量税收,成都与市州按比例分成。

  从省情来看,我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特征明显。成都经济总量全省第一,经济实力远超GDP排第二的绵阳市,在吸纳优质资源、辐射带动全省经济发展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这要求在建立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时,成都要主动辐射带动市州。”省政协委员、内江市政协副主席徐进才建议,比如可以鼓励成都产业向内江有序转移或布局生产基地,支持内江企业在蓉设立总部或研发中心,两市共同建立“总部(研发)在成都、生产(制造)在内江”的产业互动、利益分享模式。

  五大经济区相互不同的功能定位,也意味着在建立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时要注重“互通有无”。“将生态功能放在首位的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就可和成都等地分享清洁能源这一优势,建设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省政协委员、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云华表示。

  不少代表和委员建议,将建立区域协同利益分享机制的突破口放在市场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短期内看得到效益”的项目上。“同一经济区内各市共同推进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效立竿见影。可用这些项目来撬动更大范围内协同利益分享机制的建立。”王良钊说。(记者罗之飏)

责任编辑:郑玮 分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