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科”青年的成长记

28.05.2014  12:59
作者:学生通讯员莫梁焕 来源:信息工程学院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在于坚持了自己的爱好,坚定了心中的信念。”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暨2013—2014年度团内表彰大会上,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11级的王晓腾作为优秀共青团员代表,在主席台发表了如是感言。

   原非“计科男”,却爱“计科”事

  王晓腾进校的时并非计算机专业,而是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的一名学生。他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自主学习了计算机专业的相关知识,在不断学习中,逐渐积累了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大一时,他加入了学校里的一个联想校园Tp团队,团队在校园里做宣传的时候,被学院的老师看上了,让他们尝试着接手资源环境学院新院网的搭建工作。大学的第一个暑假本该是一个狂欢的日子,但是在其间的20多天里,他和团队里的其它成员,查资料,反复测试,在基于Dedecms技术的基础上顺利完成了资源环境学院的新版院网建设。现在资源环境学院线上运行的院网,就是他们团队创作的成果。

  大一下期转专业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雅安校本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此,便开始了一段真正的“计科男”之旅。

  刚转到计算机专业,有很多课程需要补,但是这丝毫不减他对这个专业的热情。他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软件开发的相关知识,与众多陌生的专业名词、概念打交道。一天除上课外,他都在敲代码与计算机“对话”,有时候默默坐着就是一天。经过十几天的学习,他独立开发出基于Java技术的试验性管理系统。

  “兴趣很重要,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跟着兴趣走,做起事来就能专注很多,计算机专业有很多概念很重要,在学习中,要会总结,将理论付诸实践才能学得更好,学得开心。”

   这个助班不一样

  13年他加入了计算机专业的wing软件实验室,同时还参报了学院的新生助理班主任。作为13级计算机专业学弟学妹们的助班,他带领部分小班同学开发班级管理系统,创新性地带领小班同学参与到软件项目开发的实践中。“这样做的目的是想让刚进入学校的学弟学妹,能熟悉正确的项目开发流程,适当的指导能使他们少走点弯路,更快地融入到专业的学习情境中来。”

  小班的李嘉程同学评价说:“这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助班,很多助班在新生大一下学期的时候,就渐渐退出了班级同学们的生活圈,但是他不一样,班级的每次团日活动、班会,他都会积极参加。”小班的同学遇到专业上的问题,他都会从16舍跑到11舍来鼓励他们,细心指导。李嘉程激动地说:“专业学习上,他为我们的前进指明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收益颇多。”在学院优秀助理班主任评选中,凭着一年以来优异的工作表现,王晓腾荣登成为了其中的一员。

  他说:“当上助班之后,可以把自己的经历与学弟学妹们分享,比如坚定信念的重要性,专业学习的苦中作乐,希望他们可以学得开心。”

   关于未来,无愧青春

  认真,认真,再认真,这是在他的交流报告中提到最多的字眼,认真做好每一次实验,每一次笔记,每一次总结。

  “当确定你已经付出百分之百努力的时候,成功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这一年,他取得了专业第二的成绩,当然,他并不满足于成绩的本身。课余时间,他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帮助雅安周边社区里的工作人员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修复应用软件。“不能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要充分发挥所学知识的价值。”他说,“以后,我还会参与到学校的招生一体化平台的建设中。”

  现在大三的他,已经做好了考研的思想准备。他说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而读研,就是一个很好的路径。目前已经确定研究web方向的他,或许以后真的会成为一名“程序猿”。

  未来,是一个不断学习、实践的过程。坚定自己的信念,从平凡做起,从提升自我能力做起,让梦想升华,让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