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倒计时】党代会临近,听听代表们关注什么(三)
阳春三月柳嫩新枝,对我校师生员工而言更是一个喜庆的月份,因为第十次党代会即将于17、18日召开,又一个5年发展蓝图将呈现在众人眼前。本网记者跟随即将参会代表们的脚步,聆听他们对学校过去5年的感受及对未来5年的热切期望。
关键词:管理岗位、学生成长、幸福指数、美好生活
党政办公室主任丁林认为,2010年7月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一基地两体系”建设目标任务,过去5年这些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2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校区布局结构调整顺利完成、人才队伍建设结出丰硕成果、广大师生员工有更多获得感、内部治理水平实现新的提升等,都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下一个5年奋斗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谈到,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样是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期待。因此,在未来5年,首先期许学校这个大集体、大家庭实现更可持续、更高质量的发展,进而实现师生员工个人更高水平、更高品质的生活。
丁林认为,抓人才就是抓发展,谋人才就是谋未来。在改革这项系统工程中,培养造就一流人才队伍至关重要。期待未来5年,在人才的“引”、“育”、“用”等方面有更大力度的举措,尽早建成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
动物科技学院党委书记李建强认为过去5年,政治生态良好、成绩有目共睹、教职工幸福指数年年提高。
“特色鲜明、人才辈出、成果累累、校园文明、管理高效、工作愉快、师生幸福指数年年提高。”这是李建强对未来5年的憧憬。他希望学校进一步明确方向,理清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和规划;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做大做强优势学科,大力发展近农非农学科和人文学科,使学科布局、学科组织、学科方向更加合理和完善;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加强收入分配和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教学科研、行政等各方面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助推学校再上一个新台阶。
后勤服务总公司管理岗的鲁妮老师用“步伐铿锵”、“破茧而出”、“激人奋进”、“跨越非凡”、“勇创一流”5个词语来形容过去五年的变化。在她眼中,川农大过去的5年振奋人心,是一段段“川农大精神”传承与弘扬史,是一段深谋远虑、精心部署、上下同心、气势磅礴的发展史。
鲁妮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作用思考得较多,希望进一步调动管理岗位教职工的激情和活力,对辛勤奋斗在管理岗位的教职工多一些关怀,进一步实现管理出绩效、管理出成绩。由于我校高级实职管理岗位的有限性和高级职称空置岗位逐渐减少,一些优秀的行政管理人员一段期内无法晋升到更高的岗位,因此出现了管理绩效下降、管理成绩不突出的情况,急需借鉴兄弟高校先进经验,实行管理岗职员晋升制,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高级别管理岗职员名额,让管理岗的员工“抬头看有盼头,工作起来有劲头”。
鲁妮也关注学生的成长,期盼学生就业和创业上能有更大的成绩,增强社会对学校的认可度,助推学校向更高的空间发展,在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上需要更多地投入,帮助学生在职场和人生的路途上能走得更远更好一些,在学生生活服务的硬件设施方面增加更多的投入,重视学生寝室内部的管理,用良好的寝室文化,支撑校园文化建设,建成更加便捷文明的校园,建成与一流农业大学相匹配的信息化智慧后勤。
关键词:专才偏才、评价体系、拔尖人物、社会影响力
都江堰校区党委副书记李静波认为,过去五年是学校快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学校全面完成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战胜了芦山“4·20”地震灾害。师生员工克服重重困难,实现了一校三区的总体布局。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员工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从教师奖励到收入分配改革,从双支计划到人才引进,从就业工作会、教学工作会、人事工作会、科技工作会到学生工作会,一项项制度设计,一大批新举措出台,实现了学校的科学发展和治理结构的全面提档升级,学校生源质量大幅度提高,教学改革初见成效,高水平科学成果层出不穷,社会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校园文化空前繁荣,校园更加文明和谐,师生员工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作为长期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校区负责人之一,李静波对人才培养思考得较多。希望学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向课堂要教学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要按专业、行业、社会需求,厚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改革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激励专才、鼓励偏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修订学生管理工作规定,对学生要教育管理并重,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但在基本的行为规范和纪律面前不可任性。加强招生就业改革,不断提高生源质量,实现毕业生满意就业。
他用数字展望了未来五年的变化:学校有一批中青年教师成长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大师;新增1个以上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新突破;3个校区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显著提高,整个校园更加美丽和谐,4万多川农人更加奋发有为,更加幸福快乐。
土木工程学院党办主任黄晓丽于2010年5月来校工作,亲历了过去五年的发展变化。当时他们一共有5人被录用在学工岗位,当得知将自己被安排到都江堰校区工作时,黄晓丽深感意外,因为本科和硕士都在雅安校区学习,对都江堰校区不熟悉,只知道那时人们称其为“川农大分校”,传统意识里都认为不如雅安校本部好。黄晓丽去校区工作后才发现并非如此,尤其在一校三区格局形成后,“分校”化身为“校区”不仅是名字上的改变,学校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大对校区和几个学院的建设,办学和办公条件飞速改善,高学历高层次甚至海归人才纷纷而来,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越来越高,学院的工作环境非常和谐愉悦,教职工的收入水平也是逐年提升。
“尽管我们是夫妻分隔两地工作,但能在学校这样好的氛围和环境工作,我很满足。”发展是无止境的,黄晓丽展望未来五年发展,希望学校集中全力,培育和扶持几个全国一流的学科和专业,提高川农大的整体声誉;学生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具有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重点培育几个学科和专业,打造有实力的科研团队和个人;加大对土木工程等非学校非农学科的建设投入,逐渐建设为有特色、竞争力强的学科;教师在川农工作越来越有干劲和盼头。
关键词:办学理念、科研成就、川农大精神
管理学院王芳教授对过去五年发展做了一番分析。五年来,学校秉承“学生为本、学术为天、学科为纲、学者为上”的办学理念,不断推进学校改革发展;实施“引进来”、“送出去”,开创了特色鲜明的国际交流工作;搭建引智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完善了科技推广服务新机制、新模式,搭建了科技服务平台和农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为现代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同时以创新科技服务为着力点,投身灾后重建、扶贫帮扶等。而自己所在的管理学院在2015年开启了新的纪元,也迈出了新的脚步:建设了四川省首批重点研究团队,学院成果获得省委书记的直接批示,青年教师们发表的SSCI和SCI双收录论文影响因子创下新高。
谈到“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王芳如数家珍。她希望学校在继续践行“川农大精神”的同时,继往开来,循序渐进的建成一流高校,拥有一流学科,进而培养更多的一流人才。建成学术氛围更浓、学风更正、思想更先进、环境更优美的一流高校。希望在未来五年内学校的办学理念能够进一步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其他国家高校间的交流合作;在学生的培养上,要加强对学生人生观的正确引导,以人为本,关爱学生,不只是向学生输出书本知识,更要给他们人生的养料,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进一步完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制度政策,为老师们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王芳作为管理学院的教学科研人员,为学院的发展进步感到骄傲,希望学校进一步强化改革,对人文社科类发展提供一个更有利的发展条件与环境,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得到提升,使老师们的科研工作更加顺畅;对于已有政策要严格的执行和监督,不要成为一纸空文;农业经济学科为农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等经济活动服务,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希望能得到学校更多重视。
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周力同学表示,身边广大同学对川农大的归属感与自豪感比较强烈,能够成功进入这所四川省属高校中唯一的“211工程”大学求学是许多孩子的梦想。作为党代表,他希望学校在未来五年里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学校的教育改革;做好教育改革、宣传工作,打破传统农林院校公共形象;科学教学目的,高毕业生质量与毕业生就业质量协同并进;建立川农归属感,开创新时代的川农人价值观。
如何开创川农教学新时代,发展川农科研新思维,体现川农人新价值,打开川农大未来新局面,周力的想法是:一、三校区协调发展,以成都校区带头,三校区协同并进,逐步缩小硬软件差异。二、进一步激发学生组织自主管理功能,实现学生部门、社团百花齐放活跃局面。三、增加学生与学校管理层交流平台,加强构建学生意见反馈机制,实现学生参与学校建设的愿景。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