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警辅改革试点观察:警辅无执法权 一线警力咋补充

10.12.2015  08:39

——我省警辅改革试点观察(上)

成都交警的警辅人员冯庆在纠正逆向违章停车车主时,因违反“使用警械的规定”被警局开除一事,12月8日引爆网络舆论,批评者、同情者都有。其实,类似争议已不是第一次。

为化解警力紧张的矛盾,过去我省多地扩招专职警辅。可自打有了警辅,种种矛盾和争议便从未消失过,扩招警辅的老办法也遭遇多种掣肘。为了更有效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置换和优化警力、降低行政成本,今年我省将泸州作为警辅改革唯一试点市。

补上警力缺口,除了扩招警辅,试点地泸州市还有哪些新招?

□本报记者 刘宏顺

简单扩招传统警辅制度遭遇困惑

拥有70多万户籍人口的成都市成华区,目前仅有警力900名。但中央明确“警察不扩编”的红线一直没有松动。2002年起,成华区开始招录区财政供养的警辅人员,新近又将招录一批,全区警辅人员与民警的比例将超过1:1。“但1:1的比例在全国并不算高,沿海发达城市已达到3:1或4:1。”省公安厅改革办工作人员艾旭辉介绍。

尽管如此,这已让周边市州羡慕不已。“目前民警工资都是国家财政负担,不占编制的警辅只能由地方财政解决。”艾旭辉透露,目前全省民警与警辅的人数比在1:0.7左右,如果按全国警务力量平均水平计算,还有7万左右的缺口,“地方财政负担惊人”。这让很多地方财政紧张的地方,难以招录更多警辅以充实警力。

由于警辅人员没有执法权,即使再多的警辅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一线执法警力不足的问题。近年来,我省个别地方甚至因为警力不足,警辅替代民警执法而引发网络舆情。警力不足已经到了火烧眉毛的地步,传统警辅制度亟待调整。

警辅置换执法一线警力增加约一倍

如何既合法使用现有警辅,又能化解一线警力不足的问题?泸州市进行了探索,用警辅将民警从非执法岗位中置换出来,以此增加执法一线警力。

今年9月,泸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警辅置换警力”计划,对全县公安所有岗位逐一清理,梳理出181个非执法、非涉密岗位。根据要求,这些岗位都是可置换岗位,最终将由警辅人员独立承担,置换出的警力全部充实到执法一线。

非执法岗位,警辅能否胜任?泸县规定,参与置换的警辅,必须是参加全省统考,具有事业单位编制的人员。泸县公安局政工室主任张国平介绍,目前泸县有编制的警辅共有90名,警辅招录有全省统考和地方招录两种方式,统考的有事业单位编制,且素质较高。

今年30岁的熊烽富原本是学校教师,今年6月通过考调进入泸县公安局成为一名警辅,入职经一个月培训后,当地公安机关将其安排在宣传股负责官方微博微信更新维护,“这个岗位不执法,而原岗位民警则被调到刑侦一线。”

目前,泸县已先后进行了63人次的置换,新置换出26.7%的执法警力,他们分别被充实到基层派出所、一线执法大队、监管场所等部门,置换全部完成后,全县一线执法警力将新增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