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警方破获首例期货对敲巨额诈骗案

12.12.2013  12:25
核心提示: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日前破获一起以操纵期货市场价格的手法实施的巨额诈骗案件。   4名犯罪嫌疑人用对敲手法转移资金,非法获   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日前破获一起以操纵期货市场价格的手法实施的巨额诈骗案件。
  4名犯罪嫌疑人用“对敲”手法转移资金,非法获利550余万元,致使被害人损失720余万元。此类案件在上海尚属首例。“对敲”交易指的是按照事先约定的时间、价格和方式进行的互为对手交易,是期货市场典型的违规交易行为。
  今年4月12日,受害人陈某向上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举报称,其将名下390万元期货账户交由通过互联网搭识的职业炒家“陈某某”操作,以此获取每日1‰的固定收益。但是,因该炒家通过期货合约对敲交易转移资金,最终造成陈某期货账户高达390万余元的巨额亏损。
  接报后,公安机关经过近40天的多地摸排,最终确认了胡某某就是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并陆续发现其他三名犯罪嫌疑人。经查,2013年1月至3月期间,犯罪嫌疑人胡某某、陈某、丁某某、张某某为获取不法利益,冒充他人身份以提供配资保证金、高额融资利息为诱饵骗得他人期货账户操作权;同时冒充他人身份开设期货账户作为获利账户,通过“对敲”的期货交易方式将骗得他人的期货账户内资金转移至胡某某等人控制的期货账户以此骗得他人资金。截至案发,以对敲方式转移资金造成被害人损失720余万元,犯罪嫌疑人非法获利550余万元。
  虽然此类犯罪行为在全国范围内时有发生,但在上海市尚属首例。犯罪分子多在异地通过互联网实施对敲行为,盈利后从出金到取款的速度极快,侦破难度较高,且极易引起投资人对期货市场交易监管的质疑,社会危害极大。
  大连商品交易所监察部总监助理汪红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大商所新监察系统能够有效发现对敲等违规交易行为。一般情况下,交易所发现异常交易情况后,会迅即与涉案期货公司及客户进行交易确认,确认系涉嫌通过对敲转移资金的行为即会第一时间向证监会报告,并敦促期货公司和客户尽快向公安机关报案。”
  汪红梅建议,投资者切勿将账户委托给网络上认识的陌生人或所谓“投资理财专家”操作。如投资者发现自己的账户被他人对敲,应及时向期货公司或交易所反映,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司法途径尽快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