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警察吃饭打白条 老板去警察局要钱

30.11.2013  00:31

四川在线消息(四川在线记者 颜雪 实习生 陈凌寒)民国警察吃饭打白条?昨日成都市档案局官方微博“蓉城档案”发布此档案。1918年,成都交通警察庶务处一帮人去同馨园餐厅吃了两桌鱼翅席,共花去银元24元,吃罢就留下一张白条子。隔了一周,老板看咋个紧到没得“反应”喃?于是,持此条找到了警察厅,这才把鱼翅席结账了。目前这张白条被收藏在成都市档案局。

民国警察吃饭打白条

1918年3月13日,当时的一帮成都交通警察在成都同馨园餐厅吃饭,两桌鱼翅花去24银元,吃完就闪人留下一张白条。

目前这张白条被成都市档案局收藏,在泛黄档案上用毛笔书正文写:“议定:鱼翅席贰桌共银元贰拾肆元整。”成都市档案局政策法规处调研员姬勇对档案进行解释。“‘议定’的意思,就是商量,一般饭馆的价格是牌价价格,已经固定的,所以这个价格很可能是打折后的。”当时的同馨园餐厅是成都有名的饭馆之一,在现在的提督街附近。“而成都交通警察庶务处相当于综合业务部门,管后勤各类杂事。”姬勇透露。“庶务”在中国古代被解释为“机关团体内的杂项事务。

档案上的落款是“交通警察庶务处照”,同馨园盖章后签订“”字。“其中的‘照’字意味着庶务处的警察确定、确认此白条,表知会之意,与‘条’字对应,‘条’字意味着认定。”姬勇说道。在档案的落款旁边还清晰可见两枚印花,上面的文字:“中华民国印花税票”和图片都清晰可辨。“两枚印花意思为餐馆以纳税,共两分钱。

这份白条洋洋洒洒有3页,“餐馆只能委婉的讨饭钱,警官公务繁忙、小店利薄等等托辞。”姬勇说道。但时隔一周后,餐馆老板依然不见饭钱踪影,只能硬下头皮去警察局讨饭钱,这才了结。“此事后来也没有下文,估计就是给钱了事,警察没有受处分。”姬勇说道。

警察局没钱 工资也打折

当时成都通行的货币很多,银元、铜钱都在市面上流行。直至1935年,成都才开始使用新的法定货币法币。“民国初期物价不高,根据《成都市志·物价志》,1918年成都的猪肉市价为每斤0.13银元。”姬勇说道。换算过来,这两桌24银元的鱼翅宴席,就相当于吃掉了185斤猪肉。

当时一个警察的月饷为4个银元。”姬勇透露。工资低不说,更要命的是民国警察工资经常打折。“直至1949年为止,除了警察局长外,成都警察的工资都会打折,依照职务高低打折不同,有的是85折,有的是8折。当时警察局的考虑是职位高的拖家带口,成家自然开销高。而职务低的单身汉开销要小一些。”姬勇表示。真正让警察工资打折的原因是“政府财政困难,发不出多的钱。

而这份财政困难也转移到了一些服务业,很多警察吃饭都采用打白条的方式。“这样的白条在成都市档案局还有很多,除了餐饮业,还有买茶叶的白条。”姬勇说道。除了工资低是打白条的重要原因外,当时的社会混乱也是原因之一。“在民国初期还好,到了后面乱发钞票使得通货膨胀很严重,随之而来的就是物价飞涨。

40年代是民国时期物价最严重的时候,“当时是抗战时期,社会动乱不安,物资价格自然飞涨。”姬勇说道。根据《成都市志·物价志》,1947年的猪肉价格最高时一度达到每斤2705元,“1948年成都警察局的一等警长工资也仅仅为65元,二等交通警察工资为45块。”姬勇继续说道,“正是因为不是高薪阶层,所以才打白条。”严重的通货膨胀,也是当时警察警察闹事的重要原因之一。

1923年:法国领事致信警察局讨工资

1923年,法国驻成都领事曾给成都市警察局写信抗议。当时的成都警察局聘请了一名洋医官,此前约定月薪40大洋,但从4月份上班就职开始,直至10月份,警察局一分钱也没给这位法国籍医官,最后不得不闹到领事馆,由法国领事出面写信到单位,声讨280大洋的工资,当时警察局的财政艰难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