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詹井村:从贫困村到“四好”村的转变

14.03.2017  03:03

 

(记者 徐昭磊)近段时间来,每天早上自贡市沿滩区沿滩镇詹井村5组的村民荣曾淑都会来到自家的泥鳅塘,一边往塘里投食,一边观察泥鳅的进食情况。“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大,泥鳅不开口进食,只有早上这段时间喂饲料的效果好点。”荣曾淑介绍,老伴一直身体不好,多种疾病缠身,家中因病致贫。村里、镇上得知后,多次上门走访了解,根据家里的情况,制定了“一户一策”的脱贫计划,还通过产业扶持周转金借贷1万元无息贷款,鼓励她发展养殖业。

  去年9月,荣曾淑利用周转金将家中1.5亩水田改建,开始养殖泥鳅。春节期间,荣曾淑销售泥鳅200多斤,收入4000多元,加上养殖肉兔的收入,成功实现脱贫。“塘里面还有500多斤泥鳅,现在已经在陆续出售。开了年,又买了几十只兔子,生活不发愁。”荣曾淑说,她还准备将代种的3亩水田改建成龙虾池,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一年收入两三万元不成问题。前不久,荣曾淑在沿滩镇社会扶贫工作会议上,作为勤劳脱贫的典型代表作了交流发言,用自己的脱贫事例,感染着其他贫困户。

  詹井村3组村民杨小菊也是该村产业脱贫计划的受益者之一。杨小菊家中除了老伴,还有三个子女。老伴长年患病,三个女子都在读书,最大的念大学,最小的读初中,每年几万元的开支压得她喘不过气。“多亏现在政策好,区里、镇上联系了两个爱心企业资助老大上学,还联系学校减免了老二、老三的学杂费和生活费。”杨小菊说,她还通过村里的产业扶持周转金借贷5000元无息贷款,发展养猪、养鸡。去年,杨小菊出栏生猪4头,出售土鸡40多只,收入近2万元。

  在詹井村,像荣曾淑和杨小菊一样,通过自己勤劳实干实现脱贫村民还有许多,但这些收获的背后离不开村两委精准脱贫计划、深耕产业发展的努力。2016年,詹井村充分利用产业到户资金,成立种植养殖专合社,以贫困户“入股分红+劳务收入”的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还依托区财政划拨的20万元产业扶持周转金,以1年期免息贷款的形式,鼓励和支持贫困户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同时,向社会募集5.3万元社会扶贫滚动资金,进一步增强输血、造血功能。去年,全村45户165人实现脱贫。其中,申请产业扶持周转金和社会扶贫滚动资金贷款的14户贫困户,有11户实现脱贫。该村也顺利通过市级脱贫“摘帽”考评验收。

  “今年,我们村脱贫攻坚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省级考评验收,不仅要实现最后的24户87人成功脱贫,还要保证已脱贫的不返贫。”詹井村代理党支部书记李建说,该村将依托莲藕种植、大棚蔬菜育苗、龙虾泥鳅养殖等优势产业,继续加强产业发展,结合“四好”村创建“三步走”计划,完成从贫困村到“四好”村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