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青川茶农的幸福密码

28.04.2014  21:06

    “老鹰茶含有多种稀有微量元素,可以防百病,是真正的长寿茶,这可是权威科研机构专门研究过的。”谈起老鹰茶,种植大户谢树鼎显得有些激动。

      前些年,当地人可是守着“宝茶”过着穷日子。因为茶叶的质量和产量严重下降,茶叶价格越来越低,“宝茶”身价大跌,茶农失去信心。如何继承和发展好老鹰茶的祖产?青川县领导班子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刚开始,“老鹰茶”三个字再次在罗云脑海里闪烁。他先后多次到茶坝乡对老鹰茶作专题调研,走访种植大户,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技术人员还和茶农们一起走进茶园,现场回答群众的提问,现场传授种植、管护和采摘方式,使茶农们一目了然地找到茶叶减产的原因。专家说,过去,由于茶农们误认为枝繁叶茂就会增产,舍不得修减,导致茶树的主要营养成分都用在树干的生长上,茶树越长越高,茶叶越来越少。

      “若不是罗县长带专家来,至今我们还认为是‘祖产’不争气,现在才知道茶树的管护大有门道。”种植大户向体斌感慨到。

      为帮助茶农树立信心,乡党委、政府还专门组织种茶大户到雅安茶叶基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学习其先进技术,与省市县农业部门联姻成立了青川县老鹰茶资源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优势发挥明显,产量也在逐年增加,加工技术越来越成熟,价格自然也是不菲。根据不同种类,每斤从666元到888元,再到999元不等,老鹰茶被誉为“茶中仙子”广受追捧,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拳头产品。

      茶农“抱团”,“川鹰”飞向全国各地

      阳春四月芳菲尽,正值采茶好时节。

      连日来,在青川县茶坝乡千亩茶园里,在党的“群教活动”开展现场,一场以“种植、管护、采摘、炒制”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选手技能比拼,专家现场点评,茶农交流互动。他们分享着“致富经”,传递着“金点子”,收获着“大票子”,畅谈着心里的“中国梦”,变幻着小康道路上的幸福密码。

      政府“支招”,“祖产”展现升值活力

      “自叹秦巴春来早,四月青川老鹰茶。正值茗香寿增时,只等贵客进农家。”县长罗云的这首诗把当地特有的宝茶——茶坝老鹰茶描述得形象而生动。现如今,老鹰茶已为当地群众打开了一扇幸福之门,成为他们的主打产业。

      近年来,青川县把加快老鹰茶产业化经营步伐、帮助茶农收增致富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来抓。茶坝乡乡党委、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奖惩措施,鼓励群众发展成为种植大户。他们以360元每亩为标准给予资金补助,并按规定时间验收,确保资金实打实地用在刀刃上;注重加强茶园建设的科学规划,把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良性发展理念灌输进每个茶农心中。针对群众对扩大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思想滞后的情况,不断加大产业扩大的优势宣传力度、打破了群众思想上的禁锢,带领大家走出一条符合茶坝实际、具有茶坝特色的发展道路。目前,该乡已发展老鹰茶树2000多亩。

      专家“传经”,“宝茶”升级拳头产品

      为延伸产业链条,在县农业部门的指导下,茶坝老鹰茶基地加大了茶农管护技术的培训力度,逐步向产业化、现代化迈近。每年春季,当地政府都会邀请县茶办专家为茶农传经送宝,让茶农了解掌握老鹰茶的种植、管护、扦插等技术,由于时间有限,茶农们总是意犹未尽。“这样的培训很好,让我们了解到茶叶的种植和管护,对我们茶农非常有好处。就是场地太小了,每次都挤不进去。”村民黄德武在春季管护培训会上感叹到。
      多年下来,茶农们总结出了一整套老鹰茶产业发展经验,深刻意识到走“集团化发展”才是唯一出路。他们自发成立了老鹰茶专业合作社,实行企业化管理、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实现产品上的联合,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于2013年成功注册了“川鹰”商标,成为第一个拥有自主品牌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他们还利用新媒体优势,积极开拓网络市场,率先开通了农业专业合作社门户网站,让老鹰茶的宣传渠道更宽阔、销售市场更宽广、购买手段更便捷。“仅老鹰茶一项,我家就比往年增收2万元以上。”种植大户酒法庭说。

      “我们要加大工作力度,让老鹰茶生产基地上规模、产品开发上档次、产业链条多元化,尽快通过QS认证,占有更大的市场,力争让‘川鹰’飞出四川,飞向全世界。”罗云如是说。

      尹海波 记者 刘保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