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地方国资改革:国资委引发争议不断

10.10.2014  13:41
决策》2014年第8期

   方案比较:发现改革的逻辑

  本刊记者 王运宝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2013年12月17日,上海,这座地方国资最为集中,地方国企实力最强的城市,发布“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打响地方国资国企改革“第一枪”。截至2014年7月31日,地方国资改革求索渐成燎原之势,湖南、湖北、江西、重庆、天津、四川、山西、山东、江苏等地,相继发布改革方案,地方国资改革正在成为一场“连续剧”。

  在这些省市的改革方案中,改革的突破点、着力点、关键点与落脚点分别是什么?本刊选取上海、重庆2个直辖市,安徽省周边的湖南、湖北、江西、江苏以及南京市,西部的四川省,对8个省市的改革方案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

   分与合

  在上海的方案中,明确提出“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着力点”,突出国资改革,这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新特点,即从过去管资产为主向管资本为主转变,更好地体现国有资本出资人的角色。

  为此,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改革,成为8省市的一致选择。具体来看,上海分为竞争类、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湖北、重庆、江西、南京跟上海一样,都是分三类。湖南也是分三类,名称稍有不同,是公益、功能、竞争三类。在8个省市中,四川是唯一分两类的,即功能性、竞争性两种类型。

  在分类明确后,围绕企业重组的案例,在各地纷纷上演。7月11日,湖北省整合省内5家工程设计企业组建的中南工程咨询设计集团正式组建成立,这是对湖北改革方案的具体操作。其他省市,也都提出了国企战略性重组的定性与定量目标。

  对比各地改革方案还会发现,在国企与国企进行战略重组的同时,民企与国企之间的战略重组,唱好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场重头戏,也被寄予厚望。

  但唱戏离不开搭台,如何运用资本市场为混合所有制改革提供平台支撑,探寻可行的操作路径,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8省市的改革方案中,都提出打造服务国企改革的资本运营平台,以实现资源、资产、资本、资金的良性循环。

  在具体操作上,渝商集团是重庆市最大规模的民企,注册资本金超过30亿元。2014年初,渝商集团开始登门拜访部分国企,寻找合作机会,并很快确定了最终的合作对象——重庆渝富集团。两家公司已签订战略合作协定,将共同出资组建若干新公司,在竞争性市场和垄断性市场同时展开投资。

  4月30日,渝商集团宣布股权变更,新任董事长涂建华表示,股权变更后的渝商集团,不仅仍是重庆最大的民营资本投融资平台,同时也是未来重庆国有资本与民营资本结合的首选平台。这被业界解读为渝商集团全面发力混合所有制的标志。

  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重庆市国资系统1505户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已达713户,占比47.4%。上海也提出,“以打造公众公司为主要实现形式,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跟上海、重庆一样,在8省市的改革方案中,都明确提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双向进入、交叉持股,但混合所有制并非一混就好,或者一混就灵,要让不同的资本混合在一起,怎么混,谁来混,混什么,都是大有学问的。

  7月3日,上海市率先出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再一次为地方国资改革树立标杆。

   进与退

  重庆民生能源集团是集能源投资、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大型多元化民营企业。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民生能源集团敏锐地嗅到商机,先行先试,同中石化共同发起设立隆生燃气有限公司,持有该公司51%的股权,成为控股中石化下属企业的第一家民营企业。

  在这个合作中,重庆民生能源集团的进,并不意味着国资的退。按照财政部财科所贾康的观点,这是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之下,形成不同来源的股东即股本持有者,它们在一个个具体的市场法人主体内部,以混合、合作的方式形成有潜力、活力最大释放的稳定机制,来寻求共赢和多赢。这里有权责利之辨,但不应有“主客”之分,更不应有“谁主动、谁被动”之说。

  从8省市的改革方案来看,从竞争类国企退出,已经成为共同选择。在退出的同时,国资要进入哪些领域?

  在改革方案中,有一个数字出现的频率很高——80%。上海提出,国资委系统80%以上的国资集中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与民生保障等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四川提出,80%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公共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重庆提出,竞争类企业80%以上的国有资本集中在先进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江西提出,使80%左右国有资本集中在关键领域和优势产业。

  从这四个省市的80%中,能清楚地判断出国资进入的重点领域。而要做好国资的有序进退,公开透明的平台是前提,这就要求国企必须上市公开交易。

  在国资的证券化率上,重庆提出,适宜上市的企业和资产力争全部上市,80%以上的竞争类国有企业国有资本实现证券化;湖南提出到2020年,国有资产证券化率达到80%左右;湖北则是提高到50%;江西是省属国有资本证券化率提高到60%。南京提出到2015年,市属国有企业经营性资产的资本证券化率达到50%以上。但上海、四川没有提出明确的证券化率目标。

   人与钱

  7月31日,原浙江省委常委陈德荣调任上海宝钢集团总经理。在国企的领导选用上,国企、部委、省级行政区之间的流动,频率很高。不可否认的是,这种国企领导人的产生方式,一直存在争议。

  因此,在推进新一轮的国资改革中,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规范国企高管的薪酬水平等,在8省市的方案中都有详细部署。

  首先是人的改革。人才团队是关系国资国企改革成败的最重要因素。针对人从哪里来的问题,市场化导向是共同点,都提出推进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

  上海提出全面推进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任期制契约化管理,积极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而“建立企业家队伍”,则成为所有地方改革方案中,最一致的表述。

  企业家最懂市场,董事一定要是“懂事”的人。国务院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曾公开表示,职业董事比职业经理人更难找。2005年,国资委设立了一个董事资格评审委员会,作用是防止不合格的人进入董事会。即使这样,合格的董事人才还是欠缺,有媒体甚至抨击说,央企的外部董事已经成了退休政府官员和国企老总的“后花园”和“养老院”。

  围绕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国有企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三人的选任。上海在改革方案中,与国企分类改革相对应:竞争类国企,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原则上兼任党委书记,与总经理分设。功能类和公共服务类企业,再细分为两种情况,国有多元投资企业原则上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经法定程序兼任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非多元投资企业可设1名执行董事任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与党委书记分设。湖北特别强调,具备条件的企业,将经理层的选聘权下放给企业。

  其次,是如何进行薪酬激励体系的改革。

  差异化的薪酬制度是8省市改革方案的共同点。这与国企领导人分类管理相适应,与选任方式相匹配。湖北的方案中,分类较为详细,一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或奖励基金计划。二是人力资本密集的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实施科技入股等股权激励。三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和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探索市场化项目收益提成机制。

  与企业分类改革相对应,湖北省提出,公共服务类、功能类企业领导人的薪酬由“基薪+绩效薪”组成,配套实施专项奖励;竞争类则是由“基薪+绩效薪+中长期激励”组成,实施股权、现金两种类型的中长期激励。

  最后,也是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容错机制的明确提出。上海、四川、江西等省市,都提出建立鼓励改革创新的容错机制,鼓励大胆创新。

  作为全国的标本,上海还特别提出“努力成为全国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排头兵”,“部市合作共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试验区”,足见上海对国资改革的深入思考。

   链接:央企、安徽及周边省市国有资产数据一览

  全国国有企业总资产: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04.1万亿元,增长16.3%;营业总收入47.1万亿元,增长10.8%,利润总额2.6万亿元,增长5.3%,净利润1.9万亿元,增长4.4%。

  中央企业:国务院国资委的数据显示,资产总额35万亿元,增长11.7%;实现营业收入24.4万亿元,增长9.1%;实现利润总额1.3万亿元,增长3.6%;实际上交税费总额1.9万亿元,增长5%。

  安徽: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0344.5亿元,增长11.3%;实现营业收入6463.5亿元,增长11.7%,实现利润277亿元,增长38.4%。截至2014年5月,与全国省管企业相比,安徽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位居第8位,利润总额位居第4位;与中部省份相比,利润总额位居第1位、增速位居第2位。

  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1.17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6万亿元,增长13.2%;实现利润1003.50亿元,增长3.2%;缴纳税费总额1406.38亿元,增长9.9%。上海地方国资主要经济指标位列全国地方国资系统第一,其中,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占全国地方省市国资企业的1/10、1/8、1/5。

  江苏:江苏省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3.2万亿元,增长20%;完成营业收入7153亿元,增长7.8%;实现利润583亿元,增长9%;上缴税费420亿元,增长3.1%。

  浙江:省属企业资产总额6524亿元,增长12.7%;实现营业收入6180.2亿元,增长13.5%;实现利润总额243亿元。

  山东:省属国企资产总额12906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610亿元,增长14.2%,实现利润109亿元,下降53.6%。

  河南: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1.8万亿元,净资产5864亿元;营业收入7469亿元,实现利税442亿元。

  湖南:2013年11月,全省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8405亿元,净资产总额3201.64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160.37亿元,利润总额98亿元,上交税费144.69亿元。省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4216.44亿元,净资产总额1316.97亿元;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64.51亿元,利润总额76.7亿元,上交税费127.65亿元。

  江西:省国资委出资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533.9亿元,净资产958.8亿元,营业收入3298.6亿元,实现增加值362.1亿元,同比增长17.1%;实现利润总额63.5亿元,同比增长13.9%。

  湖北:截至2014年6月底,省管22户出资企业资产总额5034.57亿元,增长25.6%;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53.01亿元,增长22%;实现利润总额19.28亿元,增长69.3%。

  (数据来源:各省市国资委;除文中表明外,统计时间截止为2013年12月)

上一页1 2 3 4 下一页

文章关键词: 国资改革 国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