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解惑货币政策新常态
吕行 周艾琳
[ “当前的挑战以开放、创新的思维面对‘新常态’,有所取舍地做出改变,不过切忌‘将小孩与洗澡水一起倒掉’。” ]
随着全球经济复苏的巩固,货币政策正常化也被提上议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总裁拉加德[微博](Christine Lagarde[微博])昨日在IMF“新常态下的货币政策”高层会议上表示,后危机时期,货币政策和央行[微博]业务不会“原路折返”。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各国央行采取了大规模的刺激政策。日本、欧美大开货币政策“宽松大门”,利率迅速触及零利率下限(ZLB),但是资本流动的大幅波动使小型开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管理愈发复杂。随着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QE)、加息预期升温,全球经济逐步迈向后危机时期“新常态”。
该会议及IMF发布的备忘录就此提出几大核心问题:央行在一揽子使命的重压下能否充分保持独立性?溢出效应如何把控?国际货币政策合作是否具有价值?
央行独立性受到挑战
“曾几何时,若在晚宴上提及你是个央行家,这将成为愉快交谈的致命‘杀手’。因为市场对货币政策动向兴致全无,每次无外乎上下调整25个基点。”拉加德幽默地说。
斗转星移,央行家在危机中是绝对的“主角”,其在稳定金融系统上献策献力,并在政策行动上屡出奇招。当前,央行更是面临一揽子使命,跨度之大将使其独立性受到挑战。
独立性之所以重要,从美联储的一贯表现中便可见一斑。这里说的独立性是指美联储制定具体政策时,不受总统领导的政府行政部门和国会的干预。
首先,货币政策独立性保证美联储不必成为政府的印钞机。美联储能够独立决定是否要购买美国政府债券和购买的数量。若政府开支过度,美联储没有义务为政府买单,也就避免了通过恶性通货膨胀稀释政府债务的情况。
此外,独立性还意味着,美联储制定政策时不受总统大选等其他政治因素的影响。一般而言,短期内提高通[微博]胀可以刺激经济、降低失业率,这对于总统连任无疑是利好。但短期内提高通胀虽然会促进暂时的经济繁荣,但会损害美国的长期经济增长。
危机前,维持金融稳定曾被认为属于微观审慎范畴,央行的主要使命是维持中期价格稳定,货币政策的角色是金融崩溃后的“清洁工”。而在“新常态”下,为确保宏观经济稳定,其他中期目标(金融和外部稳定)可能较之过去将扮演更大角色,与之相适配的则是宏观审慎工具、资本流动管理、外汇干预等。
长期价格稳定仍是当前央行的主要目标,而央行独立性则是做好这道“主菜”的首要“食材”。
然而,央行官员是任命,而非选举产生,因此这需要民众和政府官员信任央行实现使命和创造福祉的能力。
备忘录中提出了央行所承受的“民主赤字”这一概念。由于金融稳定程度难以测算,而危机一旦爆发则触目惊心,因此政策失误的后果立竿见影,这也导致央行在推行不受欢迎的措施时举步维艰。当政府发现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政治成本偏高时,往往不愿见其落实。可见,央行的确承受一定的“民主”赤字,在利率设定、信贷分配和金融监管方面都受到政府干预的压力。
溢出效应和国际货币政策合作
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另一大焦点便落在其对新兴市场的溢出效应上。 会议中,各方对货币政策走向取得大致共识,但就潜在溢出效应的沟通上尚存分歧。
《备忘录》指出,当前国际互联性之紧密超出预期,这就需要更紧密的货币政策合作。
此前, 印度央行行长拉詹(Raghuram Rajan)在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一场有关货币政策的研讨会上,对以美联储为首的发达国家央行所实行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大吐“苦水”。他强烈呼吁加强沟通,并称美联储应该考虑短期和长期的溢出效应。
不过,墨西哥央行行长卡斯腾斯(Agustin Carstens)当即回应,美联储亦面临现实压力,它必须实现政策使命。他称:“美国经济对于世界经济至关重要,一味同外界沟通可能会平添噪音,只要美联储对于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节奏把握适度,世界都会因此受益。”
当前趋势很难不让人联想到1980年代的美联储和拉美债务危机。当时拉美国内基本面恶化,外债杠杆率过高,而且短期债务规模在危机前快速上升。此外,时任美联储主席沃克尔成功实行了一套抑制通胀的长期措施,政策利率大幅攀升。国际资本流动方向逆转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导致拉美国家国际收支入不敷出,美联储紧缩货币政策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引爆债务危机的导火索。
然而,各国究竟应该进行更紧密的货币政策合作还是采取单边行动,比如资金流管理、外汇干预?
备忘录指出,在危机时期,国际合作能够减少尾部风险,且收益显著,央行自然乐见其成。例如,美联储和其他央行进行的货币互换,以及在2009年4月G20峰会上,各国领袖一致同意将IMF的融资承诺增加5000亿美元。
尽管障碍尚存,但备忘录仍然肯定了政策合作的价值。储备货币国家的政策立场不一定同其他国家的商业周期一致,这将使货币政策陷入窘境,甚至是灵活的汇率机制也会面露难色。例如,一国由于国内因素加息,却吸引了资本流入。尽管不确定性很大,但政策合作仍具现实意义,且合作不应单纯聚焦边际收益,而是侧重预防风险和信任危机。
新常态下,不确定性和风险必将同发展共存,拉加德表示,“当前的挑战以开放、创新的思维面对‘新常态’,有所取舍地做出改变,不过切忌‘将小孩与洗澡水一起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