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创新信贷模式 解决村庄整治资金难题 郫县村民住上可心房

07.07.2014  09:37

  人民日报在7月6日11版连发两篇报道聚焦成都,为农行创新信贷模式,郫县村民住新居开始新生活及新津县三重医疗救助网,不让一位农民因病致贫而点赞。

  57岁的古全富,是成都郫县花园镇永泉村人,他的新家在永泉村集中安置小区。6月17日,记者在小区里看到,电瓶车棚、充电站、健身器械、直饮水站等设置一应俱全——正如楼道里的标语牌上写的“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古全富如今也过上了新生活。一家四口住在140平方米的新房里,家里的3亩多地就在离小区不远的地方,种植着苗木。村里开发了玫瑰园、红枫园等休闲农业景点,旺季时他和老伴都到景区打工,一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永泉村的土地整理集中安置到今年8月将全部结束,届时全村的2200多位村民将入住新家。

  农行成都西区支行副行长郑朝宏告诉记者,该项目由青杨村村民代表出资设立的“青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承贷主体,以357.1亩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抵押担保,并追加成都市惠农投资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全额连带责任保证担保。这个模式既解决了土地整理的资金难题,也让银行的信贷风险总体可控。该项目需要资金1.59亿元,农行对其授信1.1亿元。

  郑朝宏说,银行敢于在融资方式上进行创新,底气来源于相对完善的政策保障。据了解,2009年11月,成都市启动全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并将郫县作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深化试点地区。

  2012年11月,郫县组建了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抵押融资服务、维权保护服务、涉农项目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郫县农村产权流转综合服务中心”,搭建起县、镇、村三级联网运行的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服务平台,并制定完善了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变更登记、抵押融资等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推动农村产权规范流转交易。

  如今,青杨村的村民们就盼望着早日住上可心房子。按照规划,该村土地整理后每个村民可以得到40平方米的住房,虽然居住面积比原来的小了,但由于集中安置点就选在城镇周边,生活方便,村里自愿参与的农户达到510户,占到全村总户数的85%。摘编自人民日报

原标题: 农行创新信贷模式 解决村庄整治资金难题 郫县村民住上可心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