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要说更要做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舆情分析师 何新田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 陈萌
(2014年1月27日 星期一)
一、热点事件概述
综合今日舆情数据,今日舆情热度最高的事件是“中组部印发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意见”,热度最高的单条网络新闻是腾讯新闻:新华网刊发“玉兔”日记:月球车可能熬不过月夜。截至今日14时,“教育部发布小升初实施意见”相关话题位居今日舆情热点排行第三位,已有超过150万网友参与讨论和超过10万条网民评论。
今日舆情热点:教育部发布小升初实施意见
1月2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主要内容有: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单校划片学校,用对口直升方式招生;多校划片学校,按随机派位等方式招生。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到2016年特长生比例降到5%以内;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二、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各类媒体报道走势图
2.舆情走势分析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小升初就近入学”话题近年来一直是网络上比较热门的一个民生话题。
2013年11月中旬公布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校长教师轮岗制等热点问题受到群众普遍关注。《决定》提出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试行学区制和九年一贯对口招生要求,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
2013年12月5日,在回答关于“小升初”的制度设计中将如何破解“择校热”问题时,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即将印发。同时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就相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2014年1月2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同时明确,将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引发网络和媒体舆论强烈关注热议。相关舆情热度一路升温。26日当天的相关网络新闻超过1000篇,相关微博超过2.1万条。
今日此话题舆情热度继续升温。截止到今日(1月27日)14时,此话题的单日相关网络新闻已超过2200篇,相关微博超过2.2万条。数据显示,此话题相关舆情热度仍然处于持续升温的高温状态。
三、相关舆情发展态势分析
1. 网民观点:
赞成:新政策堪为“及时雨”
网民“天山猜谜”:这条政策真是“及时雨”啊,再不出台,农村乡镇学校很快就要荒废了,而城市学校挤不上,教育不公平,将导致社会抱怨不断。“免试”,不是教育质量下降或不保,而是更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应该出一新政策,让农村中小学复兴起来,这样民族复兴才真的有指望,这些年的发展,很大功劳成份是我们过去80、90年代,农村教育搞得好,条件再艰苦也都要“扫盲”,如果,农村教育搞不好,中国未来发展必将疲软下来。
网民“行云流水”:我赞成,我是老师,我亲见多少孩子和家庭为了上学而跑远路租房住,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义务教育阶段,让孩子快乐、全面地成长就够了,更多的学习在高中、大学,干嘛把孩子培养行老气横秋的,一提学习就叛逆的,全家不和谐。家长们要想开啊。
网民“狂夫子”:孩子上学终于有了希望,希望手续不要太复杂了,符合5+1条件,结果所有手续办理完毕后学校说学生没有暂住证?真是心灰意冷呀。怎么比移民还难呢,难道我们不是从教育的大局出发,难道我们是难民,不能够正常享受这义务教育。既然是义务教育就应该简化程序,而不是层层卡死
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导致择校风
网民“邀月”:理论上是好的,但问题是原本教育资源的分配就不合理,例如靠近政府机关旁边的学校一定会比其他学校的师资设备强,这是大家的共识,如果你住在那你就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这对于边远一些的地方来说,显得就不够公平了。
网民“甫爷”:人为多加的不平等(师资,学校硬件设施,资金资源等),应该用政策去改变,对"超校"应该限制其发展,把资金师资用到那些弱校去。一个城市只有东南西北校区都基本一个水平了,才不会出现众人独选一两个学校的问题。高中小都应取消评级评重点,只设置普标制。
网民“常乐”:政策一直这样可是事实呢?做为一名今年要小升初的家长,我孩子今年也不得不加入奥数补习班的大军,争取孩子到时考入好点的中学,别无他法,社会环境如此,无奈……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才是根本办法
网民“baidu-狐”:为什么现在才出这样的政策?袁贵仁部长。
海南矢弓(时事评论家):海南将落实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竞赛成绩不作为升学依据。那竞赛做什么?不竞赛岂不更彻底?小升初受追捧,关键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机关幼儿园对接优质小学,优质小学则可直接升初中。在学校布局建设中就如此厚此薄彼,就近入学反而又不公平了。学校一张图纸,教师轮换,这才会从源头上制止择校啊!
网民“黑鹰坠落”:这些个教育界的专家总是抓不住问题所在,缩小学校之间的距离才是最根本的。只有更加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才算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这需要改革,虽然要动大手术,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啊,专家如此解决,难道是怕解决早了自己失业吗?还是因为保守,怕动的太大一旦出问题后果无法承担。总之,现在的这些最基本制度的专家已经被问题磨得已经没了主见,随波逐流,得过且过。教育问题是难整治,殊不知拖得更久更难整!
网民“T17 ”:如果把重点小学、中学的师资合理分配到其他学校,这个新政才算是个好新政。否则这样的教育跟过去的世袭制有什么区别,家住在好地段的可以一直享受最好的师资,最好的教育,住在不好地段的只能一直读烂学校。
期待相关政策能够落实
网民“阿西佳纳V”:昆明每年的小升初择校考试比考大学竞争还强。造成教育资源不平衡,好的就更好,差的越来越差。
网民“末陆风”:近闻教育部新规规范小升初,我觉得小升初应就近入学,取消劳民伤财、误人子弟的择校考,取消重点学校,教育资源向弱势学校倾斜。云南会怎么执行?昆明会怎么执行? @都市条形码 @8099999 应给予关注,做点好事。
特长生政策应取消
李惠兴v(科学普及出版社编辑):新政:小升初免试就近上学,严控特长生比例。简而言之,就近免试读初中,好初中要随机分配。特长生比例降低了,大家别逼孩子学这学那了。
王久辛(诗人、作家王久辛,首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文体特长生在各校都是遮盖学生没有正常文体活动的“表面文章”!教育部为何还允许其存在?这不是鼓励弄虚做假吗?!
网民“温岭千年曙光”:地方教育部门和公办、民办学校均不得以考试选拔学生,公办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
新政策或变相抬高楼价
网民“美丽的意外”:学区房的价钱又要大涨了。反正穷人都是上不起学的。好学校都被那些有钱人占了。以前是送不起礼,现在是买不起学位房。
网民“七百三十一天”:还是为有钱人服务,现在不用考,只要给孩子买套房子就可以了。
网民“Ms_TRUCK“:又变相把楼价抬高了。
初高中入学政策应统筹考虑
网民“仁牧”:高考指挥棒不变,其他的改革徒增基层一线教师的压力。
网民“晨曦的牛牛”:强烈建议初中升高中也采取免试入学,普及高中教育,提高人民素质。
2. 媒体评论:
新政策带来新希望
高思教育-高思大厦校区:《小升初实施就近免试入学新政策》日前大家对小升初的政策都心怀疑问,今天教育部终于就小升初方面的问题出台了一个新的政策,对于各位家长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希望对各位家长和孩子们有用,也希望新的一年孩子们能够顺利的步入自己理想的学校。
改革方案还需落到实处
@人民日报:【人民微评:让起跑线不再扭曲】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减少特长生比例,改革措施值得期待。拼“特长”、拼“爹娘”、拼“人品”,乱象背后,是教育资源的不均、教育理念的扭曲。义务教育本应公平为先,扶正扭曲的起跑线,还教育一个公平,还孩子一片晴空,不仅需要改革方案,更需要落到实处!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指出,民办学校均不得采取考试方式选拔学生,公办学校不得以各类竞赛证书或考级证明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小升初全部免试就近入学。这也意味着小升初禁止择校。马年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教育部出台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新政,并划定了详细的小升初入学路线图,给广大家长与孩子送上了一份教育公平礼物。其初衷无疑值得肯定。
但是,在现实基础教育生态中,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小升初择校一直屡禁不止。而教育部与地方政府一直没有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如果没有配套监督问责机制跟进,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很可能会成为一张空头支票。
均衡教育资源才是根本办法
南方都市报:【南评晚钟】教育部出台小升初实施意见,推进免试就近入学,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听楼梯响了好多年,现在似乎终于有人要下来了。不过,真要落地怕没那么容易。孩子成绩好的家长答应吗?拿了一堆证的学生答应吗?没有了自由操作空间的学校答应吗?釜底抽薪的办法,还是均衡教育资源,让择校失去意义。
马鞍山日报:教育部出台小升初实施意见,推进免试就近入学,逐步减少特长招生。听楼梯响了好多年,现在似乎终于有人要下来了。不过,真要落地怕没那么容易。孩子成绩好的家长答应吗?拿了一堆证的学生答应吗?没有了自由操作空间的学校答应吗?釜底抽薪的办法,还是均衡教育资源,让择校失去意义。
首都专家微博群:【小升初特长生比例将减少 竞赛证书入学失效】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同时将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试行学区化办学。孩子要减负,家长可没减,如何让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从根本上减少扎堆入学的现象并让家长真正减负值得继续思考。
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 政府要说更要做
新华视点:【子夜微评】教育部要求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小升初采用对口直升和随机派位,优质初中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小升初特长生比例降到5%以内……教育资源不均衡,受教育权利不平等,已发展到相当严重程度,政府纠正措施十分及时。但要解决顽疾,这些还不够,政府还要有更大决心和动作。
新华每日电讯评论《小升初就近入学,均衡教育资源是关键》认为,只有教育投入跟上了发展的步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学校的利益冲动得到了有效遏制,择校现象才会逐步退出教育历史舞台。解决小升初择校问题要说更要做,教育部要有路线图,更要通过政府的强大执行力落实到位。而且,地方政府要下决心均衡义务教育资源,从源头斩断择校病根。
尽管教育部早就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招收择校生,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但是家长们仍削尖脑袋为孩子择校。择校问题说到底还是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闹的。学校布局、就近入学范围与公众就学期望值不一致,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公众需要。教育部即便发文禁止小升初择校,也无法阻挡家长与孩子对公平教育的诉求。
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公的语境下,教育部禁止择校,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种隐形择校并未停止。比如,户口空挂;比如,学生把学籍挂在生源所在地学校,然后到好学校借读;再比如,公办学校打着公办民助的旗号,举办校中校、校外校,一所学校,两块牌子,等等。这实际上是对解决择校难题的考验。
客观地讲,近年来教育资源经过整合,薄弱学校的情况有所改观。但是学校之间的差距仍然不小。既有硬件设施的差异,也有师资力量与教育环境的差异。现在不少地方均衡教育资源与扶植薄弱学校,仍停留在推进校园标准化建设的阶段。如果说硬件重要的话,衡量一所学校好坏的标准主要还是看师资力量、育人氛围与教育底蕴。何况,在教育投入尚未显著增长的情况下,地方不大可能大规模投资薄弱学校,投入名校效果立竿见影,而投入薄弱学校收效较慢。地方政府更愿意把有限的财力向名校倾斜。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均衡义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不会一蹴而就。这既需要中央与地方财政保障教育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把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热衷打造名校品牌、忽视薄弱学校发展,如果教育评价机制与教育政绩观不改变,即便教育部出台了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指导意见,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仍有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各种办法掏空教育部小升初新政的政策善意。
各地落实“小升初”政策
人民网:【北京计划3年内取消“小升初”推优和特长生】北京市委常委、市教工委书记苟仲文日前表示,北京市将积极推动“小升初”改革,其中,到2015年取消全市“小升初”推优和特长生招生已经纳入政策考虑,目的是扩大初中优质教育资源对普通学校的覆盖面。
腾讯新闻:【教育部:北京等19个城市小升初将就近免试入学】教育部将出台关于做好19个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小升初就近免试入学的通知,包括4个直辖市、5个计划单列市和10个副省级省会城市。教育部要求有关地区完善有关政策,跨区择校学生要低于10%。
云南网:【云南试行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目前我省正积极研究小升初规范办法,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教育部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进行制定,最终省教育厅将出台一个大的改革办法,昆明等各州、市再结合实际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以此来规范民办初中招生的规定,并对课外补习市场进行严格规范。
四、舆情点评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观察,“小升初就近入学”话题近年来一直是网络上比较热门的一个民生话题。2013年11月中旬公布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其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校长教师轮岗制等热点问题受到群众普遍关注。
2013年12月5日,在回答关于“小升初”的制度设计中将如何破解“择校热”问题时,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经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即将印发。同时教育部已经完成制定考试招生总体方案,即将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2014年1月26日,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后,在媒体和网络上引发强烈反响,相关话题舆情热度随后快速升温。
各方舆论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就近入学上,困扰人们的“小升初”乱象在国家层面得到重视、并推出明确的改革方案,让公众为之一振。对这一做法表示肯定的声音较多,认为减轻了家庭压力和学生负担,有利于缓解择校热,最重要的是权力寻租、以钱择校、招生腐败等不公现象将有所减少。同时不少家长担忧,就近划片入学方式会拉高学区房房价。有媒体认为,如何公平划片才是新政的关键,邀请第三方参与或为良策。也有网民对新政提出质疑,认为学校布局建设不均衡,就近入学反而更不公平。更有网民担心,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很有可能成为一张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有评论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均衡义务教育资源,解决择校问题不会一蹴而就。这既需要中央与地方财政保障教育投入,也需要地方政府与教育部门拿出诚意、付诸行动,在教育资源配置的问题上把一碗水端平。如果政府热衷打造名校品牌、忽视薄弱学校发展,如果教育评价机制与教育政绩观不改变,即便教育部出台了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指导意见,地方教育部门与学校仍有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用各种办法掏空教育部小升初新政的政策善意。
有教育专家指出,新政是对相对发达地区教育热点问题的回应,而欲实现全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需将更多目光放到贫困地区的教育问题上。由于办学条件和水平差异,已经实施就近入学的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的择校热。因此,就近免试入学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还是要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转变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只有缩小校际之间办学资源和办学条件的差异,才能真正治理择校热问题。与此同时,我们欣喜地看到,而包括北京市、云南省等在内的各地落实“小升初”政策的做法也给我们带来解决问题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