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用地规划引矛盾 武汉一城中村成改造“孤岛”
胜利村大片土地成为规划控制用地
胜利村至今还留存着的老房子
远处高大的楼盘和村里的矮楼形成鲜明对比
1月下旬以来,记者驾车行驶在武汉三环线洪山段,高架两旁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让人印象深刻。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武汉市城郊的一片农村。得益于武汉市“城中村综合试点改造”计划,这一片的城中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后,时至今日,从2009年就开始的二环内城中村的改造目标并没有彻底完成,地处洪山区张湾街的胜利村就是其中一个。胜利村紧邻武汉三环高架,从桥上往下看,胜利村那一片低矮的楼房在周边楼盘的映衬下的十分刺眼。
一入胜利村,一排参差不齐的私房首先映入眼帘。村里人烟稀少,几乎看不到青壮年。进入村里百余米,许多村民家大门紧闭,废品站倒有六七家。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在家的村民。说起城中村改造,李阿姨非常激动:“村里都希望快点拆迁,看到别的村村民都住高楼开小车,舒服得不得了。我们村等了这么久都没有反应,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附近务工的李大爷告诉记者,眼看别人村都拆完了,自己的村子没有任何动静,村民们很着急,希望快点拆迁,现在村里的条件太差了。
与胜利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邻村如火如荼的建设施工。和胜利村相邻的双建村,一幢幢高楼已经拔地而起,据了解,最迟在2014年下半年,双建村的村民们就可以住上崭新的还建楼。临近的光霞村和毛坦村动作更加迅速,新式的商品房早已建起,公交车已经开到了家门口,还有大型连锁超市,令人难以想象,这些地方前几年还和胜利村一个模样。
连成一片的村庄,为何唯独胜利村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按照武汉市2010年出台的相关文件,胜利村早该完成改造,但至今仍然破败不堪。带着疑问,记者来到了胜利村所属的张湾街胜利社区了解情况。
社区(村)主任杨兴国介绍,胜利村占地1700亩,有居民3000多人,现有村民住房近35万平方米。2006年被纳入城中村改造计划,2009年制定初步的改造方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改造方案多次修改,一直未能得到批复,至今都无法启动,这让村委会也很无奈。周边的村子逐步改造完成,让胜利村成了“孤岛”。周边拆迁让不少流动人口来到村里,给村里的治安、供电供水、道路交通造成了巨大压力。
这么大的压力为何迟迟无法改造?社区(村)书记孙黄秋一边向记者展示用地规划图,一边介绍原因“主要是用地缺口较大”。按照改造计划,由于胜利村多块用地被定为调整绿化用地和市政控制用地,仅村里的市政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就需要近600亩的耕地。这些市政府的控制规划用地几乎占到了整个村用地的80%,剩下的20%多还要用于村里的还建、开发和产业用地。这样算下来,所剩土地根本无法满足村里以后的发展需求。这个主要矛盾使胜利村的改造之路异常艰难。
据了解,几年前,曾有开发商过来与村里接洽开发事宜,还出资为村民购买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就是土地问题让开发商犯了愁,还建和开发用地太少,这让开发商觉得“划不来”,所以就一直没能往下推进。
这样的现实让村民很难接受。“市里拿了我们的地,我们没有办法。难道又因为开发商觉得划不来,就该我们过苦日子?!这样太不公平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村民对记者说。
日前,记者联系到了洪山区城中村改造办公室(简称城改办)。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胜利村多年未能改造属实。经过前期调整,目前新的规划已经完成,正在审批当中,预计2014年底或2015年初可以启动改造。
按照洪山区城改办的说法,看来胜利村的村民依然只能在原来的村子里度过这个春节,村民的“改造梦”还需要耐心等待。
记者短评
胜利村未能改造的理由或许有很多,但这不能成为阻碍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借口,更不能影响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面复兴大武汉的大局。
村民们对于新生活的期望比任何人都强烈,比任何人都迫切。
春节临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想村民之所想,急村民之所急。深入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切实为村民排忧解难,用实际行动将中央精神落到实处,让胜利村的改造早日提上日程,让这个被遗忘的“孤岛”能够早日享受到政策的阳光。
按照规划,武汉市在2015年将彻底告别城中村。希望在那之前,这里的村民也能像他们的邻居一样,住在宽敞的楼房里,幸福地生活。(记者 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