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观鸟札记曝光 记录华西坝出现的103种鸟类

16.02.2017  15:04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荷花池,钟楼矗立,百年之间这里一直是观鸟爱好者眼中的胜地。

游隼

1928年9月至1929年4月,在校园钟楼上总能见到1只,它利用钟楼作为落脚点,捕食周围的鸽子。

灰椋鸟

19世纪20年代有大群的灰椋鸟出现在校园内,从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至4月的第一周,每天都能见到,曾观察到超过数百只的群体。1938年之后只有零星记录。1948年和1949年分别在1月至3月间总共仅有14次记录,最大一群仅10只,多数情况则只见到1只。

丝光椋鸟

成都地区不常见留鸟。1928年和1946年较为常见,其余年份少见。20世纪40年代后期曾有段时间,每天下午会有一群10至12只的丝光椋鸟来到我家的草坪活动。通常该种只见于春季,但我在9月30日和10月6日也有过记录。有时在青羊宫的春市上能买到活的丝光椋鸟。

白鹡鸰 ocularis亚种

通常10月底或11月才出现,是越冬鹡鸰当中最晚到的种类,但1948年9月29日即有记录。一般会停留至次年4月底才离开。在成都最早观察到的常是当年出生的小鸟,全身污灰色,脸颊还多带有黄色。多见于河边,在操场和绿化带之间的开阔草地中也能看到。

鹊鸲

常见留鸟。如果在附近有一对繁殖筑巢的话,那么就几乎能天天见到或听到。除此之外,则可能一个月只见到一两次。它的鸣唱婉转动听,通常还是清晨最早开始歌唱的鸟儿。也正因唱得好听,加之比较好斗,鹊鸲在中国是种很受欢迎的笼鸟。在距成都西南方向约112公里的Chiung Chow,斗鹊鸲是当地人喜好的一种赌博方式。

棕背伯劳

成都地区的常见留鸟。秋季常见到该种站在树顶鸣唱,有时可达半个小时之久,发出较为复杂多变的声音。它常在柳树上所寄生植物的茂密枝叶当中筑巢,幼鸟在5月上旬离巢出飞。棕背伯劳会捕食小型鸟类,一次我们曾见到1只伯劳从一棵低矮的雪松里飞出,走近查看才发现一只没有羽毛的小鸟被插在树枝上。

2月13日,春寒料峭,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荷花池边,10多位摄影爱好者围坐岸边,屏气凝神。相机镜头中,一只翠鸟停在枝头梳理着羽毛,不经意间,它如子弹般入水,叼起一条小鱼飞走。几乎同时,一阵快门声音密集响起。这样的场景,不管对翠鸟还是周围学生来说都已经司空见惯。

在成都观鸟会发布的成都10大观鸟推荐地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名列其中。

鲜为人知的是,近100年前,就有一位先驱者在这里进行观鸟,并写下文章进行记录。这篇著述也成为成都地区的最早科学观鸟记录,成都因此被称为中国内地观鸟发源地之一。《成都鸟类名录》主要编纂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的朱磊博士向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首次展示了美国人珍·鲍尔德斯顿女士上世纪初的成都观鸟札记,其中记录了在华西坝出现的103种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