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一对一

13.02.2014  19:42

   质疑:

   巴中为啥还没有上市公司?

 

  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委员组讨论会上,有委员质疑,巴中建地设市都20年了,2013年底,全市规上企业已达到170户,但就是没有一家上市企业,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回应:   少数企业有潜力却不积极

 

  市政协委员、市政府金融办主任许大政:从整体上看,巴中企业存在体量小、产业层次低、创新能力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但这并非是没有一家企业都不具备或通过努力也不具备上市的理由。调查发现,以巴中本地企业论,规模相对较大、较强,比较起来有上市潜力的企业还是有少数几家国资企业。但这些企业的老总们在上不上市的问题上“观念比较保守”、“态度比较谨慎”。还有就是一旦上市,规则更多,约束更严,监管更到位。

 

   质疑:   本地“中小微”企业为什么融资难?

 

  市政协三届四次会议第三委员组讨论会上,有委员质疑本地“中小微”企业为什么融资那么难?

 

   回应:   关键在于征信体系不健全

 

  市政协委员、市政府金融办主任许大政:企业“融资难”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年年“两会”都在提,尤其是破解本地“中小微”企业融资难呼声很高。社会上一般的说法是银行的“门槛高”。市政府金融办经过详细调查发现,银行的“门槛高”只是问题的一面,另一面却是本地一些企业自身的问题,关键在征信体系不健全,少数企业还贷信誉差。举例说,有一家养殖企业老板老是在一些场合说银行的门难进、脸难看、钱难贷。但调查发现这家企业好几年前的到期贷款本息均未付,“银行当然不愿再贷款了”,许大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