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企业减负 好政策还需“强落实”

21.11.2014  12:23
核心提示:国务院是下定决心要为企业更好发展营造好环境的,但在落实过程中,部分地区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天线”和“地线”之间还是差了“最后一公里”。     11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问题,在企业融资成本高居不下的当下,国务院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为企业减负,无疑利好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竞争力、激发市场活力,年初以来,国务院接连出台了不少政策,不管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还是提高企业融资可得性;不管是简政放权给企业提供便利,还是扫除社会资金进入壁垒,这一系列政策都是试图给企业提供真正的便利和实惠。然而,在许多企业得到实惠的同时,也有不少企业反映,“阳光雨露”总是看着美好,却落不到他们的头上。        其实细细分析,国务院这几年出台的政策可谓细心和全面:简化行政审批、进行企业税负减免、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扫除民资进入壁垒……国务院是下定决心要为企业更好发展营造好环境的,但在落实过程中,部分地区总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天线”和“地线”之间还是差了“最后一公里”。        要打通企业享受好政策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强落实”,首先应该打破低效率和不公平现象。国家此前提出的家电下乡政策,旨在鼓励民间资本竞争,但在东部某发达地区实施过程中却遭遇重重障碍。当地一位基层干部说,家电下乡要求参加的企业进行招投标申报,但是只给两天时间。“招投标需要的材料很多,就两天时间怎么够?对中小企业来说,盖章都来不及。”        节能减排、家电下乡是“好政策”,但是对很多小微企业来说其实是被排除在外的。因为门槛太高,看着是利好,但其实很难“够得着”,反而让更多的大家电企业挺进到一些农村市场,这使得中小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压力更大。        做到“强落实”,还需要行政障碍退出得干净和持久。经过多年发展,在行政垄断和国企垄断下,相关部门的行政规章、制度、审批程序太多,设定种种条条框框,大量“玻璃门”“弹簧门”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市场经济规则之一就是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司其职,厘清政府和市场的界线,将市场的真正归还给市场。在近年来出台的一些政策中,看得见的手“退出”迹象已经显现:简化行政审批,让各个部门不再是“管家”,而是“服务者”;数次提出多设“路标”少设“路障”,为民间投资参与市场竞争“松绑开路”。        除了退出彻底,还需要保证政策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由于政策不稳定造成的惨痛教训令一些民营企业家至今记忆犹新。在石油分销领域,以前浙江一些民营小加油站、小分销企业数量比较多,现在多数已被收购,或者因为提高门槛等因素退出了;在钢铁领域,本世纪初期民企曾大规模进入,现在几乎都折返。        然而,目前国内众筹行业的规模并不大。“现在众筹网大概5000多个项目,整个累计成交额6000万人民币左右,和P2P平台相比只是它一天的交易量。”网信金融集团CEO盛佳说。        “众筹的意义其实不光在于筹钱,我们会根据你出钱得到回报的不同分为公益、奖励、股权以及债券,监管上,债券在中国归到P2P这边。”盛佳分析称,在众筹模式中,奖励模式主要是股权类奖励模式。我们和监管部门有很多的沟通,目前不太好操作的或者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对于合作投资人的认定,对于股权众筹来说不是所有人都应该参与,你需要有一定的投资经验和资金能力。监管门槛怎么设,包括真实身份的验证,财力、投资经验的认定。未来如果这方面能有更明确的条例出台,甚至能有一些工具对接,比如身份认证系统,以及一些银行证券系统的对接,这将对众筹行业有非常大的帮助。        “众筹行业的具体监管思路还存有一些争议。我们也在尝试着从正面清单向负面清单转化,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王欧说。        对于P2P网贷平台的监管,今年4月,银监会公开表示P2P企业“四条红线”不能碰,一是要明确平台的中介性;二是明确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三是不得搞资金池;四是不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今年9月,银监会提出P2P网贷行业监管十大原则,在上述四条内容外,又增加了落实实名制、设立行业门槛资金第三方托管、明确收费机制、坚持小额化支持个人和小微企业等内容。        腾讯公司集团微众银行行长曹彤指出,“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浓缩在二三十年内实现,所以海量的需求集中释放,目前以银行为中心的间接融资和以交易所为中心的直接融资是很难容纳下来的,这样一个需求是实实在在的。”        曹彤认为,互联网这种直接融资模式可能会为我们解决信息的归集和传导,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他判断,未来金融监管也将逐步实现互联网化。“互联网金融主要的三个特征就是跨界的整合、大数据的运用和O2O经营的模式,这三点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包括银行业很多的做法和认识。金融监管的互联网化呼之欲出,这恰恰也是互联网金融真正能够取得成效的制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