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光旅游助力攀枝花红宝脱贫

06.05.2016  13:08
  游客到龙头山赏花。

梁波 文/图

  “从4月初发出花骨朵起,每个周末都有好多城里人开着车到我们这里来看花,村里的民兵几乎一到周末都要到山上去维持秩序。”盐边县红宝彝族苗族乡干坪子村46岁的村民刘万洪没想到,今年龙头山的杜鹃花开得没有往年多,但到山里来看花的客人却越来越多。

  “五一”小长假,红宝乡龙头山的杜鹃花火了,来山里看杜鹃的城里人每天都有上千人。

  其实,除了龙头山的杜鹃花,藤桥河的天然生态水源以及水里的细甲鱼、择木龙的高山草甸、长草坪的高山杜鹃等诸多旅游资源,在2016年初渐次进入攀枝花人的视线。

  5月3日,记者在红宝乡了解到,从今年1月开始,每个月到红宝乡来生态观光旅游的城里人逐月增加,到“五一”小长假更是迎来了高峰,盐择路长坪子村到谜塘村路段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车辆和游人,这个边远的民族乡仿佛一下迎来了旅游旺季。

  对此,红宝乡党委书记朱国川道出了个中缘由:近两年,在市、县党委、政府的关怀、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对口帮扶单位的合力推动下,红宝乡的发展上了一个台阶。以盐择路为标志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大改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加快,先进的理念和信息流、资金流不断涌入,红宝迎来了发展季。从今年初开始,乡上把发展旅游产业作为一个重要抓手,利用各种渠道不断向城里延伸,将助力红宝在脱贫攻坚道路上奋力前行。

  多渠道拓宽信息

  打捆推介邀请游客进山

  “你们走到哪里了,慢慢开,山路弯道多,我等你们来了再煮鱼哈。”5月1日,已近中午时分,在藤桥河畔经营一家客栈的邓顺珍在电话里与她的一批客人交流着。

  这是邓顺珍当天接待的第3批客人,在择木龙地区邓顺珍名气很大。在长达8公里左右的藤桥河河段,她首创了河边露天煮鱼待客,很受游客欢迎。她的客栈开了七八年,接待了很多到择木龙户外运动的背包客。

  虽然开了多年的客栈,但邓顺珍认为,生意真正好起来是从今年年初,原因是最近两年乡上对旅游发展重视了,加大了宣传力度。

  同样认为从今年年初生意好起来的还有52岁的韩远安和48岁的倪志强。他们是藤桥河沿线的蚂蝗箐村人,是藤桥河上现在为数不多的打鱼人,“我们这河里的细甲鱼80元一斤,客人都认为鱼的品质高,值这个价。”韩远安告诉记者,之所以生意好起来,是因为县上、乡上千方百计发展旅游业。

  记者了解到,在盐边县委、县政府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加快发展新动力,构筑发展新格局的方略下,红宝乡党委、政府从去年底到今年,不断通过市级媒体、新媒体、帮扶单位、摄影组织、旅游组织等单位,将择木龙风景区、藤桥河天然水系和苗族、傈僳族浓郁的文化风情等旅游资源进行了打捆推介,亮出了择木龙的好风景,多渠道拓宽旅游信息,邀客人进山。

  红宝乡乡长刘天鹏是最早在网络上发布龙头山杜鹃花海照片的人之一,如今他经常接到电话,都是他的朋友熟人要求他提供龙头山杜鹃花的信息,以及近期的天气和路况情况。遇到这样的人,刘天鹏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介绍。“只要来一个客人,我们红宝乡就多了一个义务宣传员。”刘天鹏说。

  记者了解到,在红宝乡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下,全乡的旅游宣传达到了一个高点:攀枝花日报先后在微信公众号上2次专题策划藤桥河的水、细甲鱼;全市统一战线的帮扶队伍在帮扶红宝的同时,也把红宝的旅游资源用照片、文字在各自的朋友圈里广泛推介;县旅游局组织了相关摄影爱好者到红宝采风;市内的旅行社、自驾游组织、汽车电台等涉旅单位也用各自的方式关注、推介红宝。

  做好旅游“内务”

  让自然资源变成致富资本

  从4月初到“五一”小长假,干坪子村民兵刘万洪一直都在忙,他经常要到盐择路村属路段去巡逻,检查违章超载搭客等情况。“就在前两天,我和乡上党政办的侯兴顺、林业站的王正富、村里的护林员陶洪海到龙头山去维持了一天的秩序,看花的人太多了,乡上规定,要注意防火、保护环境、保障游客的安全。”刘万洪说。

  “以发展旅游来撬动红宝脱贫攻坚,就必须把全乡的旅游‘内务’做好,真正让自然资源变成致富资本。”这是乡党委、政府的共识和发力点,重点从点上加快推进,逐步完善全乡旅游业发展的各环节,营造良好的生态休闲游环境。

  盐择路作为红宝乡最重要的交通主干道,今年红宝乡出台了一个新规:从干坪子到谜塘、蚂蝗箐、长草坪等村,沿线50多公里,每个村都要组织民兵巡逻、巡查;组织护路队,清理、清扫道路上的石块、泥土。

  3月初,乡上对藤桥河沿线的4家乡村农家乐进行了食品安全检查,并要求各业主签订承诺书,在礼仪接待上要规范,饭菜质量要符合卫生条件。与此同时,乡上还将藤桥河主河道的20多户农户纳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以提升旅游接待能力。

  记者了解到,为了提高旅游承载能力,红宝乡正在酝酿打通从蚂蝗箐村到国胜乡家鸡沟的20公里土路,形成红宝旅游环线;在主要的旅游点位修建公厕、安装路灯等。

  “我们这大山里要发展旅游,必须要把环境保护好。”韩远安告诉记者,他和倪志强既是河道的承包人又是河道的管护员,每天都要清理河畔、河沟里的垃圾、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