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西部电商媒体观察报告发布 电商赋能成为减贫脱贫有效手段
聚焦
11月5日,2016西部电子商务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在此期间,《2016西部电商媒体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对外发布,对一年来西部电子商务的发展状况进行深入观察。
这份报告由四川日报社、省商务厅、省博览事务局、省电子商务大数据中心共同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并撰写。不同于之前,本次报告首次推出了“川报电商指数”,通过大数据的手段,对全国3000多家主流电商平台19个行业的交易数据进行挖掘、整理、分析,从而对当前西部电商的整体状况进行真实反映。
□记者 梁现瑞 陈岩
一个电商达人带富一个村
76%——这一数字是2015年仁寿县枇杷销售的同比增速,相应的绝对值是3.7亿元。增速背后,是千千万万得到实惠的当地农民。
仁寿县飞跃果业专业合作社徐友坤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依托京东枇杷节,他们的枇杷每斤卖到了21元,比以前商贩给的价格多了近一倍,户均收入12万元。在电商的推动下,徐友坤很快摆脱了贫困。
不止是仁寿。《报告》显示,2014年-2016年,全国共创建496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西部有128个国家级贫困县入围示范县名录。
据阿里研究院统计,2015年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零售平台上完成销售215.56亿元,同比增长80.69%;同期共完成消费1517.61亿元,同比增长50.39%。
伴随着触角向贫困地区的延伸,电商正成为贫困地区减贫脱贫的重要手段。一个网商达人,往往就能带动一方经济,帮助乡亲增加收入。
电商创业风生水起。四川省已培育涉农电商企业2500多户,农村地区新增网店数量2.5万多家,已累计支持2万多人开设网店实现创业,农村电商产业链直接创造就业岗位13.9万个;农村居民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已逾100万人,88个贫困县正加快触网。
西部首批“淘宝村”之一的四川郫县土地村,家家户户网上接单,就近找工厂代工,100余家网商的订单带动了700余家服装加工厂,全村有1/3的人口从事服装加工,周边还聚集了物流、美工、包装等电商配套服务。
土特产不再是农村电商代名词
提起农村电商,第一印象是什么?土鸡蛋、牛肉干还是车厘子?此前,或许很多人对农村电商的印象还停留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上,但《报告》的结果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
今年前7月,全省贫困县网络零售额排名,九寨沟县跃居第一。为什么?发达的旅游业,带动了网络销售。纵观88个贫困县的网络零售额,在线旅游是绝对主力,占比高出5成。
今年前9月,四川农村电商零售额320亿元,其中来自88个贫困县的数据是103亿元。而103亿元里面,农产品只占20%,80%来自服务业,其中亮点是旅游和餐饮。这说明,服务业已成为农村电商的主力。
这甚至是整个四川电商的特点。《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全省服务型网络零售交易额为452.69亿元,规模排名全国第六,占比达到33.29%,增速高出实物型6个百分点,达29.92%。
奠定四川服务型网络零售优势地位的在线旅游产品,占服务型网络零售行业比重为35.18%,比全国平均值占比高7个百分点。
物流破题,但电商服务做得不理想
四川电子商务无论是整体规模还是增长速度,在整个西部都是首屈一指,然而,在服务水平领域,四川却没有居前列。
《报告》发布的服务水平指数,综合网络用户评分、退款率、纠纷率、平均退货时长等,反映地区网商服务意识,以及消费者认可程度。在这个榜单上,排名前十的是青海、宁夏、黑龙江等,前十的名单中没有四川。
这反映出四川的电子商务,无论是产品服务,还是旅游和餐饮服务,服务质量都有待提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现场有人给出答案。当前,很多电商产业园区建在开发区,离居住地比较远,员工到点就得下班,而消费者购物高峰在晚上,买卖双方的时间错位,导致服务质量低。
也有好消息。之前都说物流是影响电子商务发展的一个大问题,随着全国农村电商的发展,农村电商物流方面出现破题的现象,县乡村三级体系建设积极推进,物流发展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