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学者呼吁:还原仓央嘉措历史真面貌
中新社拉萨4月13日电 (记者 白少波)“还他真实的历史面貌”,西藏社科院原副院长巴桑罗布13日在拉萨谈及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时如是说。
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诗僧,被海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更出现一个出版热潮,从诗歌、小说到学术著作冠以其名号的书籍,几乎遍布中国各地书店。
“瑕疵多于精品”,巴桑罗布当日在西藏图书馆讲学时,对这一文化现象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希望学界还原仓央嘉措真实的历史面貌。
巴桑罗布出生于西藏山南错那县,这里也是仓央嘉措的故乡。他先后从事过新闻、写作和学术研究工作,并通过考证发现,目前比较流行的关于仓央嘉措的出身、出家以及诗作的说法,与历史事实有很大出入。
巴桑罗布说,仓央嘉措的诞生地为门隅乌金林,是西藏吐蕃王朝时期赞普(藏王)后裔,属于一支名为“吴金林巴沃侗·曲杰丹拜维色”的世系,而并不是“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
关于仓央嘉措“在出家前已经成年,并且沾染上许多社会恶习”这一说法,巴桑罗布研究发现,仓央嘉措在3岁时就被作为一个僧人、活佛去培养,并非是在成年后才出家。
巴桑罗布介绍,仓央嘉措出生于1683年3月1日(藏历第11绕迥水猪年),并于木牛年11月17日迎请至夏乌地方,12月14日抵达错那宗(即错那县),第二年即火虎年被认定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并受沙弥戒。
“8岁时,就能在纸上写字,11岁时,写出著名的《马头明王诵》”,巴桑罗布说,因为当时纸张匮乏,都是在木板上练字,只有在形成自己书法风格、具有相当水平时,才会在纸上写。他认为,仓央嘉措在1697年受比丘戒进入布达拉宫前,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时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民国时期曾缄翻译的这首仓央嘉措诗作广为流传,百余年间古体诗、现代诗译作不断问世,更有不少人将仿照这一风格写出的诗,称为“仓央嘉措体”。
巴桑罗布研究认为,仓央嘉措原创诗作应为62首,对于当前为何不少出版物中所载诗作远不止此数,他也表示,有的所谓作品根本无从查起,“不知从哪里来的”。
据史料,当时西藏地方政局动荡,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向康熙帝报告第巴(藏王)桑结嘉措“谋反”事件,并奏称仓央嘉措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火狗年(1706年),仓央嘉措在押解途中,行至青海湖时去世,时年24岁。另有一说,他在押解途中逃脱,后前往藏南、拉萨、蒙古,并在阿拉善隐居至去世。
巴桑罗布向中新社记者说,仓央嘉措是一个政治斗争和宗教斗争的牺牲品,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政治和宗教挤压,“他有杰出的才能,但是被历史‘离弃’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