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邛海湿地积极推进省级科普重点示范基地建设
西昌邛海湿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集生态恢复、观光旅游、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省级科普基地,在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较强的示范效应。科技厅、凉山州、西昌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邛海湿地省级科普重点示范基地建设,坚持省州市合力推动、校(院)地联动、科技支撑带动、旅游科普互动,加大基地科普工作投入力度,逐步推动现有科普设施改造升级,促进基地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加快现有科普设施改造升级。结合西昌航天科技城优势和民族地区特色,高标准编制了基地创建工作规划,拟定设计科普场馆建设方案,调整优化湿地宣教中心、图片影视展厅等科普设施布局,并逐步推进鸟类、鱼类、水生植物等专业类科普馆打造,注入航天科技、天文观测、彝族民族民俗历史等地方元素,不断提升邛海湿地科普服务功能。二是提升湿地科普展示水平。积极引进利用多媒体、虚拟现实和人机交互等现代信息技术,配置数字化藏品和场景,正在建设主题虚拟博物馆和专题虚拟科学体验区,构建包括观察认知、探索体验和实验制作等众多主题的虚拟科学乐园,使公众近距离体验湿地魅力。加强了微信、APP 等新媒体技术在科普宣传工作中的推广运用,提升邛海湿地科普活动吸引力。三是进一步发挥湿地科普带动作用,鼓励支持在职科技工作者、在校大学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等各界人士发挥专业特长,成立各类科普志愿者组织,参与邛海湿地科普宣传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对科普专兼职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科普教育服务能力,充实科普工作人才队伍。四是深入开展各类科普宣传活动。结合“科普三大活动”“全国科普日”、“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等重大主题活动,开展了湿地保护专题讲座、湿地科普游览体验等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切实提高了邛海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保护、科普宣教水平。目前,邛海湿地科普展示总面积达到371万平方米,建立起了一支有9名专职讲解员、45名兼职人员、463名志愿者组成的科普队伍和工作机构,科普宣传教育系统功能显著提升,在实现生态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