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泸山汉柏生命衰危 专家齐聚把脉开方

12.03.2015  12:35

  生长于光福寺内的编号XC0038的四川省十大古树名木之一的汉柏,呈现出萎缩枯死的状态。3月11日,西昌市园林处紧急从川农大和省森防总站请来专家为“九龙汉柏”把脉。

  记者随专程从多方赶来的古树名木保护专家一起,来到位于泸山光福寺大雄宝殿东侧的千年汉柏前,这棵编号XC0038的古树看上去满目疮痍,虬枝盘错,树皮已经完全脱落,硕大而干枯的柏树枝干尽情地裸露在烈日下,树干枝条末端零星地生长着几簇桔黄的柏树叶。

  光福寺内的编号XC0038的栽植于汉代,相传为西汉惠帝所植,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享有“巴蜀树王”之美誉。全树高12米,树围8.5米,有三个较大的主干,主干和主枝呈螺旋状扭曲向上生长,犹如多条巨龙盘栖树上,故又被称为“九龙汉柏”。 1993年,“九龙汉柏”被列入四川省十大古树名木之一,属于受国家一级保护的名木古树。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柏树象征坚贞、长寿,加上此树枝若九龙,又处凉山名寺,因此更被人尊崇。许多文人用笔赞美这株树,晚清举人刘景松曾写有脍炙人口的《蒙段祠古柏歌》:“……柏乎!柏乎!大厦防倾须栋梁,万牛将尔贡玉堂!”

  光福寺方丈释照洲大师介绍,始建于唐天佑年间的光福寺选址都与这棵“九龙汉柏”有关,从泸山高处往下看,“九龙汉柏”与寺内的另外6株古树(唐柏)组成“北斗七星”状,此景又被世人称为“七星伴月”。千年古刹光福寺依树而建,以树扬名,寺庙千年来的诵经声,也声声传入古树的耳朵里,树也有了佛性。传说“九龙汉柏”其实是9条龙在打架,是被高僧用法术定在这里,不然早就飞走了……”

  “九龙汉柏又称‘再来春阴阳树’,每年在开春时节,从来不是全树一起吐露新叶,总是头一年在树的左边发新叶,第二年是树的右边茂盛。因为每隔一年发一根树枝的芽,树枝交换发芽成为这里的怪现象!

  经历了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苍老的“九龙汉柏”目前仅在南侧和西北两侧树冠有少量枝叶,宣告着生命的存在。记者看到,在树的底部枝干上,还有许多人为的刀砍斧凿的痕迹,释照洲大师介绍,“九龙汉柏”和光福寺在“文革”时曾经遭遇浩劫,寺庙被火烧毁,“九龙汉柏”也受到破坏,原以为“九龙汉柏”将因此死亡,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年春天,它又发出了新叶,并逐渐恢复元气。

  由于树龄太大,加之历史 上人为的伤害和各种病虫害,千年古树“九龙汉柏”历经风雨沧桑后虽然顽强地活了下来,但其生命的特征一直向着萎缩枯死的状态发展,多年来,西昌市风景园林处先后多次组织了州、市林业专家对九龙汉柏进行会诊和抢救。光福寺先后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九龙汉柏进行了有效保护。释照洲大师说,“‘九龙汉柏’是光福寺的镇寺之宝。自从树开始出现生命萎缩的迹象,我们就特别重视对树进行保护,为了防止猴子向树上攀爬,寺庙对‘九龙汉柏’周围的高大树木枝干进行了修剪,树的一周搞起了绿化带,栽上了仙人球,防止了猴子和游客对树的损害。同时,还根据病虫专家的建议,在寺内开展清除白蚁的专项整治,仅2013年就一次性清除了‘九龙汉柏’周围的30余处白蚁巢穴。”

  3月11日,来自川农大和省森防总站的专家为“九龙汉柏”“ 把脉开方”。川农大二级教授、森保专家朱天辉在对“九龙汉柏”进行近距离深入考察后说,“毕竟树龄太老了,‘年龄’不饶人,这是一个主要因素。从树的现状看,主要枝干都已枯萎死亡,树干完全裸露,树心腐化严重,树枝末端存活的少量枝叶已经开始出现枯黄衰败迹象,树的整体生命趋于衰危。

  朱天辉建议,由于树龄较大,树的大部分已经枯死,树皮也已经荡然无存,目前没有对其实施植皮(植树皮)的技术条件,不宜对“九龙汉柏”进行大刀阔斧的过度诊治,原则上应该在维持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明树木根系状况和病虫害情况,视情采取一些必要的适度的清理和养护,延长其生命。

  当天下午,西昌市园林处立即召集州、市林业局专家和释照洲大师就“九龙汉柏”的清理和养护工作进行了研究论证,决定立即聘请专业的古树名木养护公司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力争以最快速度对“九龙汉柏”展开救治,本报将持续关注救治情况。

   树王”的美丽传说

  光福寺的释照洲大师向记者介绍了两个关于这株古树的传说。

  一个是“望天娘娘”上树的故事传说。有关蒙段祠和这株古柏的传说故事很多,流传甚广。传说蒙段祠为唐代南诏遗址。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统治势力衰弱,至懿宗时(公元860年),云南大理政权扩至嶲州(今西昌),有南诏(蒙姓)、越析诏 (段姓)、登赕诏(张姓)、浪穹诏(杨姓)自立建昌府,公推越析诏段氏为府王。段氏有女,名望天,嫁与蒙氏为姻。后南诏崛起灭段,兼并五诏。蒙段氏不满南诏统治,出家行佛,建庙泸山,每天遣驴去越嶲运粮,供山上僧侣食用。驴早出晚归。某日,驴仅驮来扁谷,蒙段氏怒而斥驴,驴乃上树归天,蒙段氏仰天而望,也随之归去。驴所上之树,就是这株古柏,传说树上有一驴蹄印。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段女斋僧”。传说在明英宗正统年间,有西竺7个僧人来泸山上结茅修行。山下邛海边上有一段姓民女,为僧人的虔诚所感化而为他们提供斋食。僧人们“驯鸟性于慈林,息猿心于定水”,泸山邛海优美的自然环境终于使他们“功成果就,羽化仙登”。“段氏随仰首蜕脱”,也追随他们去了天上。段女被后人祟祀为“望天圣母”;此树则从此半枯半荣,虽历千年风雨,仍风姿遒劲如苍龙挈云,十分壮伟。现存光福寺《泸山碑记》上生动记载着这一故事。

  (据凉山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