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今年脱贫攻坚力争新突破
去年,西昌全市46个贫困村达到“一低、七有”标准,稳定退出;3505户贫困户、12711人全部实现脱贫,占计划任务总数100%,脱贫攻坚首战告捷。
今年,全市将进一步把实“两个破解”关口,借助“铂金十年”的发展能量,脱贫攻坚力争实现新突破。
“两个率先”
脱贫摘帽仅仅是第一步
对于西昌的发展来说,持续提升群众收入、持续改善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是一项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的事业。
2016年,西昌市委、市政府提出“两个基本、两个率先”“三年任务一年完成”奋斗目标,既对省、州党委立下军令状,也对全市人民做出庄严承诺。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西昌市坚持“三个留下”原则,即为贫困村、贫困户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留下支撑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让贫困群众拥有自己站起来的希望、站得稳的支撑,确保脱贫延续性、持久性,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后,西昌紧盯47个贫困村,立足市情实际、找准攻坚路径,采取超常举措,坚决地打赢了这场攻坚战。
脱贫只是开始,全面小康才是最终目的。为此,西昌市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在全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GDP突破1000亿元大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0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万元。
“六促脱贫”
把稳增长抓产业放在首位
去年,西昌市委、市政府坚决把脱贫攻坚摆在全局工作重中之重来抓,对省、州党委立下军令状、向全市人民递上决心书,立足市情、找准路径,努力形成“水紧鱼跳”的工作氛围,强力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在扶贫过程中,全市采取“六大举措”,大力提升综合实力,夯实扶贫攻坚基础,始终坚持把稳增长和抓产业发展放在第一位,创新发展思路,积极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补齐扶贫攻坚短板,并以突出社会民生,增强扶贫攻坚实效:一是兴产业促脱贫。为了切实增加老百姓的收入,西昌从“长短结合抓当前,结合实际抓特色,盯住市场壮产业”三方面入手,千方百计解决增产增收的问题。二是强基础促脱贫。全市围绕“六个精准”要求和贫困户脱贫“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三有”标准、贫困村退出“一低、七有”标准,层层签订攻坚责任书,全面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三是优环境促脱贫。全市开展了“四好”创建,18000户参与其中,市上还对首批100户“四好农户”进行了挂星表彰。四是惠民生促脱贫。办好实事,才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帮扶效果。五是抓党建促脱贫。全市开展了“三清五建一覆盖”专项行动,打牢脱贫攻坚的基层基础。六是创机制促脱贫。立足西昌在全州所处位置和州领导对西昌的期望与重托,在完成省、州“规定动作”的前提下自加压力,在总体目标上,提出“贫困村中25%的贫困户和全市60%的非贫困村实现‘四好’”的目标。
再接再厉
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去年以来,西昌相继提出了“奋战两百天”“加速度”等口号,层层立下军令状,逐级建好责任账;夯实基层基础,实现痕迹化管理;加大督查督办力度,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2017年,该市将按照州下达的一个村(银厂乡巴折村)、400余贫困人口减贫任务,坚持强化主体责任,按照州委提出的“一马当先、走在前列,在2016年实现基本脱贫、实现基本小康,并在全州、全省率先迈入全面小康行列”的要求,强化担当、主动作为,全面完成47个贫困村的贫困户安全住房建设并验收达标;加紧在建、完善、提升等各类工程进度,标准化配置器材、设施、设备,确保村卫生室、村文化室合格达标。
自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西昌市提出了“三留下”的目标:在加快群众脱贫的同时,为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构建和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让贫困群众拥有自己站起来的希望、站得稳的支撑;持续加强贫困乡镇、村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当地留下支撑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培养一批能带动群众致富奔康的能干人、领头羊,选拔一批谋事创业的村干部,为贫困乡、村留下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确保脱贫延续性、持久性。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深入开展,力争今年取得新突破。
今年,该市将聚焦破解城乡二元差距、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把握泸黄路改扩建、成昆复线建设及西昭路、西香路、乐西路等重大基础设施加速推进机遇,拓展“高速公路经济”发展思维;把握德昌、西昌、冕宁同城化发展、安宁河生态农业走廊建设机遇,推动农副产品抱团发展;把握西昌电子商务蓬勃发展集聚发展、攀西商贸流通中枢加快建设、冷链配送能力全面提高机遇,为山区农副产品销售和变现创造更多条件,尽快缩短区域、区际差距,实现弯道超车。
唐军 撒建军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胡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