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营西昌嫦娥三号发射场:各项准备工作就绪

29.11.2013  21:39

  

  蔡华伟制图

  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记者看到,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已被完全包裹在90多米高的发射塔架内,塔架内部正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发射场系统状态良好。

  截至记者发稿时,我国探月二期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各大系统一切准备就绪,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已进入待命加注发射阶段。

  长三乙改进型承担发射

  嫦娥三号比嫦娥二号重1000多公斤

  记者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看到,此次发射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塔架,是有着“亚洲第一塔”之称的发射场二号塔架。2010年10月1日的嫦娥二号发射任务也是由这个塔架执行的。

  运载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介绍,二号塔架用于带助推器火箭的发射任务,由于此次发射卫星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运载火箭捆绑有四个助推器,因此“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就由二号发射塔架承担。

  岑拯告诉记者,和嫦娥二号卫星发射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对火箭运载能力和推力的要求更大,同样是直接发射至地月转移轨道,但嫦娥三号探测器的重量比嫦娥二号卫星重了1000多公斤。此外,它的入轨精度比嫦娥二号高3倍多,可靠性的要求也更高了,因此需要突破多项技术来满足发射要求。此次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三号乙改进型火箭总长56米多,捆绑有四枚助推器,起飞质量约为456吨,以发射重量约为3780公斤的嫦娥三号探测器。

  发射任务面临新难点

  发射窗口窄、时间短,系统大、协调面广

  整个嫦娥三号任务组织实施体系由工程总体和探测器、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发射场是最吸引公众眼球的系统之一。

  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场由测试发射、测量控制、通信、气象和技术勤务保障五大系统组成,主要完成发射场区任务的组织指挥、运载火箭测试、加注和发射、运载火箭初始段的飞行测量和安全控制等勤务保障等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告诉记者,嫦娥三号任务是中心执行的第83次发射任务,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挑战,绝不是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的简单重复。难点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发射窗口窄、时间短;二是首次使用涉核产品;三是系统庞大、协调面广。

  为此,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做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工作。比如,新增了安防系统,探测器、火箭加注前组织专项质量评审,发射前组织四次总检查等。同时,测控系统完成了嫦娥三号探测器模型建模仿真,针对窄窗口情况,准备了多个软件版本。指挥决策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更新,通信系统完成了电视监视系统建设。此外,还成立了应急处置联合指挥部。

  目前,嫦娥三号任务发射场区各项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

  确保“嫦娥三号”完美登月

  首次采用多窗口、窄宽度和高精度入轨发射

  据介绍,探月卫星的发射窗口选择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日月的运动规律、太阳对飞行过程中能源采集的影响,还有发射场的气候、火箭运载能力的限制和卫星能力的限制等。像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发射窗口,一年大概也就两个月份的时间可以选择。

  嫦娥三号探测器直接发射至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约3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这有别于地球卫星,对发射窗口限制严格。为确保嫦娥三号完美登月,改进型火箭将采用多窗口、窄宽度和高精度入轨发射,这在我国航天发射史上是第一次。

  “这次嫦娥三号共选择了六个发射窗口,每天有两个。第一发射窗口宽度为4分钟,如第一发射窗口未实施,则进入第二发射窗口,第二发射窗口宽度为1分钟。

  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姜杰介绍说,多窗口、窄宽度的发射很难。首先是对轨道设计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六个窗口需要六条轨道,它们的入轨参数和整个飞行轨道都是完全不同的。同时,每次发射为窄窗口或零窗口,发射时间的间隔非常短,需快速装订不同的弹道参数。

  “比如第一天,第一个窗口发射最多推迟4分钟,如果说第一个窗口没有实施,那么允许推迟到第二窗口。第二窗口就完全是另外一条轨道了,那么再按照第二个窗口只能推迟1分钟就要把火箭发射出去。”姜杰说。

  目前,发射场测发、测控、通信、气象、勤保五大系统密切协同,等待最后发射。

相关新闻
· 嫦娥三号12月上旬西昌发射 首辆月球车定名为玉兔号